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临近的脚步声越来越清晰可闻,然而“非遗”博览会开幕前一天举办的第三届“两岸汉字艺术节”却鲜为人知。本届汉字艺术节的主题是“渊源与流变”,将通过书法、篆刻等艺术展览、学术研讨文化论坛等形式,进一步追溯汉字发展脉络,挖掘汉字文化内涵,传承汉字艺术精髓,深入探讨汉字在当今社会中的实际作用。如果要说“两岸汉字艺术节”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的联系的话,以笔者之见,汉字是最悠久、最大众化的“非遗”项目。
汉字是中华民族得以一统、延续、繁衍、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信息载体,同时它本身又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文化,因此谈中华文化,就离不开汉字。事实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文字,能像汉字一样,从本身的外在形式、音韵格律,象形会意内涵意义到演变传承,都具有极大的魅力。汉字是什么?汉字是民族文化的化石,是历史的载体,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有着鲜活生命的“你”“我”“他”。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汉字之美,美在形体。你看吧,每个字都有不同的神韵,“明”是由两个象形字“日”和“月”组成的会意字,“是太阳公公和月亮公公在一起”;汉字之美,美在风骨。在世界文字之林中,中国的汉字用一个个方块字培育了五千年古老的文化,维系了一个统一的大国的存在,不管这块东方的土地上有多少种不同的语言讲着多少互相听不懂的方言,但这汉字的魅力却成了交响乐队的总指挥;汉字之美,美在精髓。是电脑接受了汉字,而不是电脑改变了汉字。正因为如此,汉语成为当前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文字,目前地球上使用汉字的人口大约超过14亿,占世界人口的26%。
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中国书法艺术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汉字书法艺术因此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汉字已走过几千年的漫长岁月,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留存下来、使用者众多、充满哲理内涵的象形表意文字。
汉字历经甲骨、金文、篆隶、行书、草书、楷书的演变,其字义与字形兼具实用和审美的双重价值和属性。它见证了五千年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积累凝聚了丰富深厚的华夏文化,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富有生命力的载体。汉字常在,国魂不朽,中文,永远灵秀和清纯。
[ 责任编辑:王怡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