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当时住在北京一个大杂院的东厢房,条件很差,房中摆着两张床,间距不到半米。当我问他在哪作画时,他从床后抽出一张板子,往两张床间一搁,说,‘就在这里’”,台湾知名画家刘国松,8日在山东淄博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忆及与画家吴冠中初次见面的场景时,仍不免唏嘘,“当时我的鼻子就酸了,他真不容易。”
这场会面发生在31年前。1981年,在香港中文大学教书的刘国松受邀到北京参加中国画研究院成立大会。当接待人员问他,有没想见的人,要不要见文化部长时,刘国松答,想见吴冠中。此前,刘国松在香港出版的艺术杂志上看到吴冠中的画,同为中国水墨画现代化的推动者,顿时有找到知音的感觉。
相识后,刘国松将吴冠中介绍到了台湾,他亲自写了一万多字,图文12页。吴冠中在台湾首次亮相,就登上了《文星》杂志的封面。两人的友谊,自此结下,后被并称为现代水墨双杰。吴冠中逝世前曾在香港办展览,因身体原因不能出席,还指名让刘国松帮忙揭幕。
回大陆被台湾列为不受欢迎人物
中国画研究院成立时,刘国松之所以成为香港三位受邀画家之一,则与诗人艾青有关。1932年生于安徽,父亲在抗日战争中阵亡,刘国松从小与母亲流亡于湖北、陕西、四川等地,1949年独自前往台湾。后习画,在中国画的技法、工具和纸张上进行了很多创新,给画坛带去一股清新之气,并在美国等地举办个展,声名鹊起。
[ 责任编辑:张晓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