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若曦对当下台湾意识形态的乱象深感忧虑,对“台独”的行径更是深恶痛绝,“乱象之一就是中华文化和本土文化的拉扯,‘台独派’提倡以台语,汉语,客家语、英语为‘官方语言’,一个地区的‘官方语言’有四种,这岂不荒唐!‘台独’分子希望台湾作家以台语文写作,语文是文化的载体,他们是想借此灭亡中华文化,进行斩草除根,以达到‘去中国化’的目的,居心何其险恶!”说到这儿,陈若曦义愤填膺。“我认为台湾作家一定要用汉语写作,如果要表现本土的东西,可以加几个‘台语’进来,这没问题,但绝不要再去搞一个语文。我16年前就写过文章呼吁,只是人微言轻没引起注意。”她表示自己一定会为汉语写作不懈努力。
年逾古稀的陈若曦也是韩寒的读者,对他监制的微电影《寻找失去的孩子》颇为赞赏,“用这样的方式为弱势群体发声,引起广大网友的应和,很好!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不把孩子们安顿好,又何谈美好未来?”
著名作家贾平凹在《散文的看法》里的一段论述,陈若曦觉得很有共鸣:“振兴中华,紧要的是增强民族的自尊自强自立的素质,散文要以此为己任,让时代精神进来,让社会生活进来……”“我认为两岸作家都要为民族大义、公众利益勇敢地挺身而出,恪尽知识分子的职责。”(林娟)
[ 责任编辑:张晓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