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下旬芦笋就可以采收了,今年外国订单多、笋价高,眼下只要抓田间管理,就能获得好收成。”16日,正在笋园里忙碌的福建省东山县前楼镇岱南村林阿添说,受益于两岸农业技术合作,他成为远近闻名的全县“十大”芦笋户,年收入最高达5万多元。
当日上午,在东山县高级农艺师林岳生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岱南村2000亩芦笋高产田,田间到处呈现出一片“笋田胜花园,株株绿又壮”的丰收景象。
“芦笋是对台对外农业合作之花结出的丰硕成果。”林岳生介绍,“芦笋富东山,家家奔小康”,创造致富奇迹背后其实离不开台湾农业专家和台商的帮助。
上世纪80年代,东山就开始在沙质地上引种台湾、美国芦笋。后来由于种植多年的笋地出现酸化以及品种退化等原因,病害多、产量低、收益少等问题十分突出。
如何让芦笋开“新花”?
作为创汇农业试验区、对台农业技术合作实验区的东山县打出“对台牌”破题病害多、产量低,积极开展对台农业科技合作交流活动。
台湾“农委会”顾问、“亚太粮肥中心”主任黄正华,芦笋专家彭作奎、植物病理专家王友钊等台湾农业专家纷纷前来“把脉”,带着芦笋种植技术、良种、农药、化肥。台湾专家在东山先后开展台湾“好生灵”农药应用、土壤改良、防治茎枯病等20多个芦笋科研项目活动,建立35个村示范片2500个示范户,举办培训班,大力推广普及芦笋栽培先进技术。
在台湾专家的帮助下,东山芦笋客服了病害多、产量低等难题,不断发展。如今,东山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芦笋生产基地。
而受益于芦笋产业的发展,东山县3万多农户盖起了新楼房,当地老百姓亲切的称呼其为“芦笋楼”。
芦笋飘香,飘到了海峡对岸,引来了魏嘉宏、陈起建、文辉孝等台商的投资。台商纷赴东山创办了远隆罐头、远东速冻等18家芦笋加工企业。
在两岸农业合作的有效推动下,东山芦笋产业正越走越远。近年来,东山芦笋先后被评为国家绿色食品、名牌农产品,还被列入中欧互认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商标。东山芦笋罐头、速冻芦笋和芦笋茶等产品更是畅销到美国、德国等10余个国家。
统计显示:目前,东山县芦笋面积达2万亩,年销售1亿多元,创工业产值2亿多元,出口创汇3000万多美元。
[ 责任编辑:王怡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