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两岸协商和两岸关系的重要推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今天(16日)迎来成立20周年。海协会成立20周年之际将举行相应纪念活动。海协会20年,尽管经历两岸关系和协商的一段波折,一直致力积极推动两岸关系良性发展,两次汪辜会谈等重要事件在两岸关系史上传为美谈。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是于1991年12月16日在北京成立的社会团体法人。《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章程》规定,海协会以促进海峡两岸交往,发展两岸关系,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为宗旨。
为实现上述宗旨,海协会致力于加强同赞成本会宗旨的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的联系与合作;协助有关方面促进海峡两岸各项交往和交流;协助有关方面处理海峡两岸同胞交往中的问题,维护两岸同胞的正当权益;接受大陆有关方面委托,与台湾有关部门和授权团体、人士商谈海峡两岸交往中的有关问题,并可签订协议性文件。
海协会历任两届会长,首任会长汪道涵名于1993年4月27至29日与台湾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汪辜会谈,为两岸事务性交流掀开了新一页。2005年12月24日汪道涵病逝后,会长的职位空缺至2008年6月3日。2008年6月3日,陈云林出任会长。
两次“汪辜会谈” 两岸走向和解的历史性突破
首次“汪辜会谈”于1993年4月27日至30日,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正式举行第一次“汪辜会谈”。
这是海峡两岸高层人士在长期隔绝之后的首度正式接触,是两岸走向和解的历史性突破,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在两天的会谈中,双方就两会会务、两岸经济交流、科技文化交流等三项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会谈达成了四项协议,包括“汪辜会谈共同协议”、“两会联系与会谈制度协议”、“两岸公证书使用查证协议”和“两岸挂号函件查询、补偿事宜协议”。
“汪辜会谈”后不久,台湾当局即于当年6月公开推动所谓“参与联合国”的活动,李登辉公开声称,他“从未讲过一个中国”。尽管台湾当局的举动给落实“汪辜会谈”的决议蒙上了阴影,但大陆方面仍积极推动第二次“汪辜会谈”,海协会与海基会几经商谈后,最后确定于1995年7月20日在北京举行。但就在此时,李登辉赴美大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分裂活动,严重破坏了两岸商谈的气氛,使两岸关系跌至冰点,因此两会的事务性商谈,以及正待成行的第二次“汪辜会谈”,均告中断。
此后,在“反台独、反分裂”的活动取得一系列成果之后,大陆方面继续推动第二次“汪辜会谈”,并于1998年10月14日,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受海协会邀请赴上海、北京的参访活动终于成行。辜振甫此行受到大陆方面十分重视,并给予很高礼遇,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分别会见辜振甫一行,这是海峡两岸自1949年以来最高级别的公开接触。
当年10月15日,辜振甫与汪道涵会面,这是两岸两会自1995年6月中断商谈以来的首次高层对话,是汪道涵先生和辜振甫先生1993年新加坡会谈之后的第二次握手。双方在会谈中达成了四项共识:一、两会决定进行包括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对话,由两会负责人具体协商作出安排;二、进一步加强两会间的交流,包括两会负责人等多层次的互访;三、涉及两岸同胞生命财产安全的事件,两会将加强个案协助,相互委托;四、辜振甫先生邀请汪道涵会长访问台湾。汪道涵对此表示感谢,愿意在适当的时候到台湾访问,加深了解。
汪辜会谈所达成的四点共识,有助于改善两岸关系和两会交流的气氛,加深双方的了解,化解分歧,增进互信,从而为今后两岸两会的进一步交流直至政治谈判的程序性商谈的举行创造了积极的条件。
陈水扁当局上台后,继续推行消极的大陆政策。两岸两会领导人未有再行协商会谈。
[ 责任编辑:王新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