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两岸  >   正文

通讯:为“被遗忘”的孩子追寻未来

2011年12月16日 10:4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台湾女子上凉山,坚守“麻风村”11载

张平宜和大营盘小学的孩子们在一起。图片来源:中华希望之翼服务协会

  中国台湾网12月16日成都消息 从台北到成都,经西昌赴越西。百次来川的张平宜,没去过武侯祠和杜甫草堂,也没去过九寨沟与邛海,她只有一个目的地:大营盘村。

  为了最初一个善念,她坚守大营盘村11年。她不仅让“麻风村”的孩子可以念到初中毕业,更为孩子们打开了认知外界的窗户与回归社会的通道,为那里的孩子追寻未来。

  麻风病人子女专属小学触动了她

  “面对一张张无辜的小脸,我无法做到掉头离开。”2000年左右的一次采访,张平宜与大营盘村结下不解之缘。

  一走进大营盘村,所有见到她的人,都会亲切地叫声“张阿姨”,张平宜则会拉着他们的手聊上一阵。这位“张阿姨”不像远道而来,而像是大营盘的村民,她对大多数村民的情况“如数家珍”,熟谙村里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状况和脾气秉性。

  然而,11年前,这位“住别墅、爱时髦、甚至有些洁癖的千金大小姐”,从未意识到自己会与远在四川凉山州的“麻风村”产生如此紧密的联系。那时的她,是台湾新闻界最出色的“边缘记者”之一。

  改变源于2000年左右的一次采访。当年,张平宜跟随国际组织走访了川、滇、粤等地的“麻风村”。听说越西县大营盘村有所麻风病人子女专属小学,她背上行囊就赶往这里。“我看到的不仅是生命的凋零,还有正在长大的生命。”她说初见大营盘的情形深深触痛了自己。

  张平宜坚信与大营盘的结缘是“冥冥之中的注定”。“大营盘小学唯一的代课老师王文福,最渴盼的是能亲手教出一个毕业生,‘麻风村’的父母的心愿,是下一代能够有点文化,走出‘麻风村’,被社会接纳。”回想最初,张平宜说,“面对一张张无辜的小脸,我无法做到掉头离开,以一个母亲的心情,很想为这些还没长大的孩子找个小小的未来。”

  最初这个小小的善念,转眼已坚守了11年。张平宜认为,要让当地的孩子回归社会必须靠教育,而教育的基点就在学校。于是,她回到台湾后,迈出了帮助完善大营盘小学的步伐。

张平宜和孩子们合影。图片来源:中华希望之翼服务协会

  “麻风村”建起了一所“贵族学校”

  学校的条件很诱人,“一是读书不但不用钱,还有奖学金;二是学校有好吃的营养午餐。”

  让孩子们读书,是她最初的梦想。这个梦想到现在,已经拥有了这样的内涵:17名公办老师,330名学生。

  当记者一行进入大营盘村小学,一群孩子兴高采烈地冲着我们打招呼,其间不时夹着“Hi”、“Hello”等英语,有的还对着镜头扮鬼脸。“之前你们肯定无法想象孩子们有多阳光!”负责学校后勤工作的志愿者戴静向记者感叹。

  讲到当年和家长上演的“抢”孩子大战,张平宜对自己的“恩威并施”颇为得意:“学生进校,我就和家长签合同,不让孩子念完书就让他们赔钱。还抛出颇具诱惑的条件,一是读书不但不用钱,还有奖学金;二是学校有好吃的营养午餐。”有一次,为了不让一个孩子中途辍学,张平宜“威胁”家长要把他家唯一值钱的VCD抱来抵账,孩子最终留在了学校。

  孩子们来了,她便与凉山州台办、越西县台办负责人一起到县教育局申请公办老师指标。

  学生多了,老师来了,校舍问题又凸显出来。为筹集建房资金,她在台湾当上了“卖蜡烛的小女孩”。30万元人民币的“战果”让学校在2002年有了6间砖木结构的教室和2间学生生活用房。

  2003年,她在台湾创立了“中华希望之翼服务协会”,希望这个温馨的小团体,能为这群被麻风烙印的小孩耕耘一份真正的希望。在张平宜筹得的所有款项中,有一笔最让她得意。2005年,她参加了第二届“keepwalking梦想成真资助计划”,凭着一股为孩子们筹钱的勇气,最终战胜800多位对手。170万元新台币的奖金让学校有了第一栋三层的教学楼。

  午餐时间到了,张平宜匆匆赶到厨房为学生们添菜加饭,这是她每次回学校最喜欢的一件事。“看到学生吃得开心我就高兴,现在我们协会每年要投入80万元人民币来帮助改善学生吃住。”张平宜说。

  记者问,“知道有人称大营盘小学为‘麻风村’的‘贵族学校’吗?”她爽朗地笑起来:“其实我自己也这样叫。只要有学校,只要能读书,孩子就可以是富足的。虽然只有两菜一汤,但孩子可以吃上免费而健康的午餐。学校建筑也并不特别,但我看见人们的变化,他们的精神是富足的。”

  媒体从业经历让张平宜很懂得运用媒体的力量。媒体的关注,使当地政府将更多关爱的目光投向“麻风村”。2005年,凉山地区的“麻风村”告别“幽灵村”的历史,在户口普查完成后,大营盘成为正式的行政村。2007年,国家投入扶贫资金在当地修路、引水、建房屋,给村民增加补助。

  “我们有了多媒体教室,今年2月,县委书记在学校现场办公,当地一下子批了110万元,把附近村民的便道也给扩宽了,车可以直接开到校门口。”戴静说。 

  大营盘的孩子是她最甜蜜的负担
  
  采访组在大营盘小学两天的时间,与张平宜的聊天常常会被访客打断,或是学生们结伴来和张阿姨说说话,还不时送束用野花编成的花环;或是已经毕业的学生专门回校看看张阿姨;再或者是村民来张阿姨房间坐坐。

  陪同采访的越西县工作人员说,“张平宜完全融入了这里,把心给了孩子们。村子里遇到有争议的事,只要张平宜在,村民们都会来找她评理。”

  到达大营盘的第二天,正值凉山放彝族新年假,学校要办一场篝火晚会,张平宜和校长罗桂平一起忙着准备。“现在学校的老师都很安心,不少其他县麻风康复村的女子来这里学习,一些非‘麻风村’的孩子也开始慕名来就读,还获得了各地来的志愿者的支持。”罗校长已在大营盘小学当了6年校长,与张平宜的合作也愈加默契。

  之前,大营盘村没有中学,大家对“麻风村”的刻板成见依然未消,大营盘小学的孩子们小学毕业后将再次面临失学。张平宜又向当地教育部门提出,要在大营盘村建中学。

  当地政府在2007年投入49.59万元为学校修建了学生食堂,2008年又投入335万元修建了教学综合楼、学生宿舍和教师周转房。今年,凉山州教育局特批这所村完小可以面向全州招收初中生,大营盘小学成为一所功能完备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周边各县“麻风村”的孩子们都能够上中学了。

  在让孩子念书、建一所村完小、就近上中学这些梦想逐一实现之后,大营盘村后代的社会化回归成为了张平宜的第四个梦想。

  2005年以来,大营盘小学先后有6届120名学生毕业,但很多已有十六七岁,有些甚至有二十多岁,就业非常困难。“让他们半工半读,既不中断学业,又能掌握一门技能。”2008年,张平宜依托弟弟在青岛的工厂,建立起名叫“希望之翼学苑”的职业培训学校。

  学英语、学电脑、学技能,从大营盘走出来的孩子们又走进了张平宜为他们构建的培训基地。张平宜还亲自设计“生命教育课”,电影、“探索频道”纪录片都包括其中,还有台湾来的老师教授文艺课程。“我是想让孩子们知道,这个世界很精彩,一定要好好活。”张平宜说。

  她在学校举办的“志工营”活动已延续8届,在台湾也有了一定影响力。每年大概有20多个志愿者到大营盘小学停留3个礼拜,他们寓教于乐,引导孩子们爱清洁、讲卫生,更引领他们认知世界、收获自信与处事礼节。

  11年,大营盘的孩子成为了她永远的牵挂,成为了她最沉重也是最甜蜜的负担。回望这一路走来,各种艰辛不言而喻,但看见大营盘渐渐走出阴影,张平宜幸福满怀。

  采访结束时,张平宜笑言自己“不满足”,既然入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就非常希望能被选上,因为“这代表着太多人的努力,包括每一个支持自己的亲友,每一个关注麻风病防治康复事业并为之付出艰辛努力的人。”

  其实,生性浪漫的张平宜还有一个梦想。她将它写进了自己的《台湾娘子上凉山》一书:“那就是在学校坡地高处兴建一座书香亭,亭子四周要种蔷薇,花季时蔷薇灿烂绽放,天气好时,邀三五好友来到书香亭下,畅饮一杯热腾腾的浓馥的咖啡,享受大营盘山林景色,听着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看着他们在校园嬉戏的活泼身影,痛快细数大营盘的前尘往事。”(中国台湾网四川省台办通讯员 邹青)

  【人物名片】

  张平宜,“中华希望之翼服务协会”执行长,出生于台湾云林县,曾担任《时报周刊》、《中国时报》记者及撰述委员,作品《台湾艾滋病防治经验》、《终战五十年省思日本三大反人道罪行》先后获得第七届吴舜文新闻采访奖等奖项。著《悲欢乐生》一书记述台湾麻风病疗养院的历史,入围德国第二届“尤利西斯国际报告文学奖”。

  她11年来投入帮助凉山州越西县大营盘村的事迹,先后被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报道,反响强烈。今年7月,她获民政部”第六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行为楷模称号,并入围“2011CCTV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

  浏览更多各地涉台新闻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