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网9月29日北京消息 在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经贸往来是至关重要的一环,9月29日,由中国台湾网和人民网联合推出的“两岸大交流、你我共参与”系列访谈节目,邀请著名台湾问题研究专家、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刘震涛教授,就大交流背景下的两岸经贸关系进行分析和点评。
刘震涛从两岸经贸交流由封闭到开放的发展过程、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独特历史地位、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与执行情况等多个方面,分析和点评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状况,并与网友共同分享两岸经贸交流历程中的精彩见闻。
刘震涛指出,从90年代初开始,两岸间的经贸交流体现了以下特点:交流层次越来越高、交流内容越来越丰富、交流形式越来越多样、交流领域和地域越来越广阔、交流从单向走向双向。回顾这段历史,刘震涛感慨地说:“我觉得只有交流才容易形成共识,为两岸经济关系发展打下很好的基础。”
刘震涛参加了全部7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中的6届,他从3个角度评价了论坛举办以来取得的成果,第一,论坛不仅仅涉及投资贸易,实际上经贸相关的其他领域,如金融、物流等都包括在内。第二,论坛为“三通”的实现打下了很好的思想与理论基础。第三,论坛加速了两岸双向投资。“我觉得这个论坛发挥了重大的历史性意义,同时又有现实意义。像这样的论坛人家要来参加,什么样的力量都阻拦不了,这是历史的潮流。”
刘震涛说,两岸经济交流花了30年的时间才实现正常化,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建立的机制,能够保证这种正常化顺利地向自由化方向发展。他认为,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应该围绕3个方面不断丰富自身内容:一是全面落实早期收获清单的各项内容,通过消化变成营养,增加两岸人民的互信;二是通过改善投资环境推动两岸双向投资的发展;三是要把台商看成两岸关系最稳定的基石,把现有的台资企业办好、做强。(记者 陈佳慧)
访谈嘉宾介绍:
刘震涛,毕业于清华大学动力系,现任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教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理事,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和规划协会副会长,亚洲开发银行专家,福建省政府顾问。曾任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副主任,国家计委外贷局副局长、外资司副司长,国台办经济局局长,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等职。
[ 责任编辑:陈佳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