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与和谐社会”国际学术交流会暨世界华人性学家协会第三届学术年会22日在成都开幕。来自台湾、香港以及内地的专家评论了北京市首部小学生性教育教材,并就中国小学生性教育问题提出建议。
日前,北京市首部小学生性教育校本课程试点教材《成长的脚步》大纲公布,在“我是从哪里来的”部分中,图文并茂介绍“性交”概念。此事引发民众对小学生性教育尺度的热议,有家长担心该教材的“大胆内容”会适得其反使孩子早熟。
中国性学会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专委会副主任韩似萍反对为尚未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实施性教育,因为他们还没有这方面的需求。她认为,受传统文化影响,中国的性教育是有隐私性的,学校只能解决知识性内容,最好让家长参加亲子性教育,并实施全民性科学普及工作。教育部门应认清客观现实,稳步发展性健康教育,步子不宜迈得太快。
台湾师范大学教授晏涵文从事有关卫生教育及性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及训练工作近三十年。他表示,研究中尚不知晓对未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进行性教育,他们会有什么反应。教育者应该了解当地社区民众的想法,在民众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做性教育工作。
香港性学家、性心理治疗专家吴敏伦并不反感北京市小学性教育教材的出现,认为这可以探索社会的反应,进而完善教材内容。他表示,性教育发展在全世界都有同样的困难,应该在针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的同时做好成人的性教育工作。(刘贤)
[ 责任编辑:张晓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