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台湾近万名青年受两岸各团体之邀来到京沪穗等城市,此刻正与大陆同龄人共赴缤纷、多元的夏日青春聚会。
其中,既有中央戏剧学院邀请10名台湾同学参与两岸大学生戏剧交流教育项目、清华大学邀请120名同学参与的“辛亥百年,百年清华”主题交流营,又有1100多名台湾同学与北京学生共同举办自行车文化节、120多名青少年在北京参与航天交流,还有150名台湾工会子弟到兰州、上海了解“沙漠治理与绿化”和大型国有企业。
如此盛况空前地扩大举办青年交流,现实背景是当下两岸年轻人间的彼此陌生仍超乎想象。
在一部《台湾学生大陆求学纪实》书中,数年前正在厦门大学就读的台生陈安琪写道:“我个人体会最深的,是两岸的青年人,他们对对方的认识感知有很多歧见和偏见”,台湾亲友眼中“大陆总是闭塞落后死板的”、大陆朋友对于台湾的认识也避不开“人云亦云”。
自1987年底两岸同胞几近隔绝的状态被打破,青年投身两岸间学习、创业、交流、旅行的潮流,为民间往来增添无限活力。近年来,青年意见呈现出影响未来、影响两岸乃至区域发展的趋势,这尤其引发两岸高层关注,并着手为其搭建交换意见、认识彼此的平台。
2008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所做的重要讲话中,就“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部分特别强调“尤其要加强两岸青少年交流,不断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添蓬勃活力”。今年5月在成都举行的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国共两党更着手增列“青年交流”为论坛一大主题。
从师长角度看青年交流,台湾大学副校长包宗和认为“对于两岸青年朋友来讲,是双赢局面”。他说,大陆学生刻苦和用心,台湾学生活跃;台湾学生可以学习大陆学生勤奋精神,一起竞争;大陆学生可以学习台湾学生灵活和创新。
包宗和特别愿意对人讲述台湾大学和广西大学共同的爱心故事。近年多个暑假,广西大学学生到台湾,跟台大同学合组关心弱势的团队,赴乡间关怀弱势群体和贫困孤儿;台大学生也对广西偏远山区的孩子送上爱心与关怀。他认为,两岸青年在爱心活动中学习了帮助、关怀和照顾。
从北台湾为主到遍及全台的北中南东各地,从纯粹自发到官方民间协力构建渠道,当前两岸青年交流正由注重拓展广度逐渐向精致化、服务青年的方向推动。
今年多场讨论中,中华青年交流协会总会副秘书长郑婷文等两岸青年精英已具体提出“辅导赴台陆生、‘登陆’台生做生涯规划”、“以ECFA高成长带动失业率减少”等具体建议。
此次的暑期大联欢,相应交流项目的创设正回应上述呼吁。
7月,又一批两岸新青年在初次相遇中认识彼此、构建个人头脑中关于两岸竞合关系的认知。背负和平发展、民族复兴这一共同责任,两岸青年无疑需要有机会更豁达、客观地发现并思考两岸的同与不同,求同存异,共谋未来。
[ 责任编辑:吴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