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旺报》“两岸征文”栏目今日刊文《大陆人在台湾 不被艺文遗忘的台北老人》,作者是南京大学交换生,讲述一次参加台湾的文学沙龙的经历,男女老少近两百人参加。这种文化的活力与柔软身段令作者感动,而活动中一位山东籍的九旬老者背后的悲欢离合,也让作者久久思考。
文章摘录如下:
台北生活,艺文活动永远精彩纷呈。还记得古迹日中山堂到北门邮局的欢乐踩街,还记得怪怪名字的剥皮寮有着意想不到的精彩,还记得西门红楼边的创意市集长年出摊,还记得“国父”纪念馆地下一层的阅报室和老人合唱班。
这种文化的活力与柔软身段令我深深感动,它不仅是精英的,更是大众的,它不止关照和吸引浪漫的青年,也同样尊重和吸引着颤颤巍巍的老人家们。
九旬寿翁也参加
那次我去金华街,参加沙龙,主题是70年代的乡土文学论争。进屋时我就惊了一下,听起来这么学术的题目,居然来了满满一屋子男女老少,他们,都研究文学,都懂文学史?到了问答环节,听着争相举手的人提问,我才知道,他们不一定懂,但他们愿意聆听,愿意聚在这里聊聊。有个戴红围巾的老人,站起来第一句话就是“我今年92岁了”。哇,剩下的话我全不在意了,只顾着盯着他瞧,一个92岁的老人居然还来听文学讲座啊。
[ 责任编辑:张晓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