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台湾记者眼中的海峡论坛
《中国时报》大陆中心记者林克伦:参加了3届海峡论坛,前两届自己总在思索两岸交流的“民间性、基层性”意义为何?中午的一场午宴,让我有了些启发,同在中华文化的底蕴下,台湾出现“科技”版的霹雳布袋戏,大陆则推出了“变脸”版的掌中戏(布袋戏),两岸基层民众的草根创意,真是无穷无尽!
《旺报》海西特派员洪肇君:在本次论坛上看到,从宗教信仰到姓氏族谱,在在显示闽台同源不可磨灭。不去谈政治上的敏感话题,也要承认,台湾人的祖源是在大陆,血脉之源是溯源的基础,也是中国人的根本。
中评社台南特派员赵家麟:出了厦门机场上了计程车,在车上,我和司机自然地用闽南话交谈起来。快速公路边的石碑上刻写着“成功大道”,噢!这里一定与郑成功有很深的渊源。在台南,也有很多以“成功”命名之处,大学、中学、小学、道路,都有“成功”之名,首次来到厦门,感觉却像还在台湾、在台南。(记者 王连伟)
[ 责任编辑:张晓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