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两岸  >   正文

海峡两岸专家学者多角度解读中华传统文化引关注

2011年04月03日 10:27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第九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2日下午在山西介休闭幕。程涛 摄

   以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为主题的第九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2日下午在山西介休闭幕。此次研讨会,来自两岸四地的百余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有18位嘉宾代表作了主题演讲,从不同视角分别阐述对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理解和思考。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主席、叶圣陶研究会会长严隽琪等出席了当日的研讨会闭幕式。在听完多位专家学者精彩的演讲后,严隽琪表示,尽管他们的切入点不同,举的案例也不同,甚至他们描述的地域、民俗也不尽相同,但是相同的是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和他们深刻的思考,非常精彩。她强调,借这个论坛呼吁以传统节庆为纽带,进一步推动两岸文化交流,我们携起手来共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在此次研讨会上,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著名作家和文艺评论家王石就节日文化提出了“节外三想”。认为应该从正面和和谐的意义上看到国际文化,而不是在负面和冲突的意义上去排斥。中国传统节日有文化内涵,而国外的节日也同样有文化内涵,同样给人带来快乐和祝福,中国节走出去是友好,外国节走进来也是友好,不能动不动就说“文化入侵”。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中文系教授许端容在研讨会上发表题为“结构中的中华传统文化节日的文化意义”演讲。从台湾学人的眼光,认为文化是流动和变异的,她从这个角度上谈了自己对中华节日的传统理解。

  对传统节日在内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中国文联原副主席、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认为,用文化如水,强调对文化自身发展规律的尊重,认为民族文化现象中蕴含的理念是永恒的,是软实力。

  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冯骥才在研讨会上认为,国家的文化自觉必须转化为全民的文化自觉,社会文明才能进步,但目前很多文化遗产包括节日文化,还停留在政府和专家层面,没有真正进入老百姓生活,这是他很忧虑的。

  香港城市大学副院长刘焕仪以《寒食清明习俗现代化进程回顾与反思》为题作演讲,认为清明节的意义除了上坟祭祀之外,有慎终追远的意义,但比较烦琐的祭祀仪式和扫墓习俗可以减少,也可现代化,加进寒食概念,这样可以减少空气污染、山火机会,和纸张物资浪费,同时饮食力求从简,肠胃可略微休息,为下一代积福。

  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术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比较了开封清明文化与介休清明文化,表示只要充分尊重历史文化的区域性差别,尊重假日经济开发的客观规律,就能大力促进各地清明假日经济健康发展。认为自从将清明、端午、中秋列为法定节假日以来,以传统文化作为依托的假日经济成为区域性文化产业发展的热点,新的亮点。

  来自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高莉芬女士以《寒食节传说的历史渊源与文化记忆》为题,从四个部分讲述寒食节传说的历史渊源,认为焚死哀和乐的双重论调,无论是祖先英雄之死还是火之死,都不开火要断火。寒食节的断火和哀悼性,一方面保持了寒食节食寒(食用寒食)又保持了清明的扫墓这是非常特别的。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语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邢莉女士认为,民族民间节日具有它自身的文化特质,第一是时间性,第二是神秘性,第三是神圣性。清明节有两个文化特质,一个是不举火,一个是祭祀,节日还有其他的特质,比如群体性等等。关于如何保护节日,她认为,一个就是要保护节日的核心价值。第二就是让民众有一种保护观念。民间节日是文化精神的体现,是群体的记忆,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风格的体现,保护节日是急不可待的神圣责任

  台东大学教授吴腾达以台湾部分地区的祭祀风俗,来阐述自己对清明节的看法。他表示,清明节为了超度祖先和拜孤魂野鬼。现代化以后,每个家庭的祭祖的习俗可能会慢慢改变。把寺庙或公庙改建为灵骨塔一个相当好的方式,又环保又省时。大家集体祭祀,会有机体的联谊,不会有阴森森的祭拜的感觉,以后慢慢可能往这方面发展。

  东吴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徐振国的主题演讲的题目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转向和在地文化产业的重现》。他首先从文化创意产业谈起,谈到大众消费时代的到来,同时,他也忧虑经济发展可能并不像我们想像那样会永远乐观,会有一些未来的忧虑。与此同时,我们在文化创业产业的“文化”二字上,还应在社会层面给予更多的关怀。

  中国民协节庆研究会主任李汉秋以其独特的视角发表了“清明三重奏”为题的主题演讲。他认为,清明节由三个节日融汇起来的,正好形成“三重奏”。第一重是生命清明,第二重是政治清明,第三重为生态清明。

  中国民协副主席,吉林省文联副主席曹保明以讲故事的方式,阐述自己对清明节信仰价值的生动转换。他认为,我们很多的清明做法已经开始逐渐远离了文化传承的本意。回归就是把我们节日归给百姓、人民、让百姓自己过。这种转换和回归要回归到真正的清明上去。我们应该站在文化的前沿,肩负着我们的责任去做这项工作。

  由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政府主办的第九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暨第四届中国·介休清明(寒食)文化节,研讨部分的安排至此圆满落下帷幕。(程涛)

新闻中心 两岸 社会 国际 台湾频道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