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两岸  >   正文

一部两岸中国人不屈的史诗——《海峡往事》观后感

2011年03月13日 17:28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三十集电视连续剧《海峡往事》2月21日至3月3日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黄金时段正式播出。该剧以恢宏的历史画卷,丰富的人物刻画,描述了上世纪初期日本殖民帝国强行霸占我国领土台湾后,海峡两岸同胞共同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台湾,在台殖民统治及企图毁灭中华文化的斗争,展现了两岸中国人命运相连、誓死不屈、共赴国难的民族之魂。笔者作为一个有着近20年台湾问题研究经历的学者,观看此片,感触良多。

   历史不能忘却 更不能歪曲

   1894年,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以船坚炮利逼迫腐朽没落而又无能的中国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强行霸占了我国领土台湾。自日本侵略者登台的第一天起,台湾同胞就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并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殖民压榨与大陆同胞一道汇成一股撼天动地的抗争洪流,直到1945年台湾光复,回归祖国。

   《海峡往事》就取材于这段悲惨岁月,以史诗般的手法记载了烙印在两岸中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悲壮历史。全剧通过大气磅礴的画面和凝重紧凑的叙事手法,用具有浓厚中华文化象征的妈祖金身作为叙事焦点,全景展示了两岸同胞与日本殖民侵略者围绕妈祖金身的保卫与争夺,表现出海峡两岸特有的亲缘联系和人民自觉的爱国民族气节;同时,通过切合历史的人物设计和冲突情节叙事,再现了台湾同胞半个世纪不屈抗争的苦难历程,尤其是对1937年后台湾同胞自觉地融入到全民族对日抗战行列的刻画,书写出两岸同胞命运相连、共御外侮并同赴国难的辉煌诗篇。

   通过观看该剧,我们可以体会到制作者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历史的厚重感,也能深刻地感受到,从1895年割台到1945年台湾光复,台湾同胞在孤绝的环境中所遭受的苦难和进行的殊死抗争。这段历史完全可以用感天动地来形容,可歌可泣。据统计,台湾同胞在日本殖民统治半个世纪的抗争中先后有65万人牺牲,他们和大陆八年抗战而流血牺牲的3000万同胞一样,应成为我们民族苦难记忆的焦点而予以充分关注,也同样应成为我们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而为我们永久地共同纪念。

   然而,曾几何时,台湾同胞抗争不屈的历史却被人为地玷辱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台湾分裂主义思潮的误导下,台湾同胞抗日的历史受到漠视,直至异化歪曲为“台湾民族认同”的起源,尤有甚者,曾经充满着中华民族主义与日本殖民主义慷慨激昂进行顽强斗争的台湾精神,竟在《认识台湾》教科书中也不见只字。到陈水扁民进党执政时期,有关台湾历史的叙述快速地往“台独”的道路上推进,甚至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竭力美化殖民统治,列举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所谓“成就”,鼓吹日本殖民台湾是“不幸中之大幸”,颂扬殖民统治大行其道。李登辉、陈水扁的做法,与日本对台湾实行皇民化统治时“亡国去史”的做法如出一辙,其目的就是要切断台湾年轻一代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感情,从根本上改变台湾新一代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认同和中国认同。

   没有正确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记忆的人是无法正确认识社会及其发展的,也无法判别根本是非和认识自己,必定陷入无知和短视,而最终走上与整个民族背叛的反面。如何正确地认识台湾同胞的抗日史,台湾大学教授王晓波说得好:“台胞抗日史对我而言,是不能出卖的,是不能拿来交换金钱和职位的,任何的交换都是一种人格的侮辱。……对台湾史的研究,让我更体认到,近代台湾历史的悲剧是整个民族悲剧的一部分。”作为一部客观反映历史的影视作品,《海峡往事》无疑为我们正确认识台湾同胞抗日史打开了一扇门,它的播出也为这段历史正本清源发挥了其独有的社会作用。通过该剧,我们亦能深切地认识到,台湾人民的抗争并不是孤立的行为,而是波澜壮阔的整个中华民族自救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鉴往知今 启迪未来

   回忆海峡往事,是为了鉴往知今;缅怀往生先烈,是为了启迪后来。《海峡往事》不仅仅是带给我们正确的历史记忆,同时在两岸关系取得历史性转折的今天,更警示我们对两岸关系百年难得的机遇和得来不易的成果应倍加珍惜。

   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经历近二十年分裂与反分裂、“台独”与反“台独”斗争的严酷考验后终于获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两岸双方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上,推动两岸关系改善与发展,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出现良好势头,两岸同胞大交流、大合作局面日益蓬勃。但与此同时,两岸关系发展也潜藏着诸多挑战。由于李登辉、陈水扁主政期间在包括历史教育等各个领域推行“去中国化”政策,岛内在两岸同属中华民族、同属一个中国这一本不是问题的问题上认识混乱。在选举政治、选举文化、选举利益高于一切的特殊政治环境下,强调所谓“台湾主体性”、“台湾主权”、“台湾前途的自由选择权”的声音依然嚣张。岛内这种特殊的政治气氛,使两岸固有的历史分歧与结构性矛盾不仅不能解决,还可能因为一个偶然事件被挑动,加上“台独”分裂势力的推波助澜,导致两岸之间的政治互信不时受到损伤,不利于两岸共同构建、凝聚两岸同属中华民族、同属一个中国的共识,更不利于两岸重建共同的历史记忆。

   回首台湾的历史和两岸关系60年的曲折发展,我们应该看到两岸毕竟经历了太长时间的分隔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不可能一夕之间化解历史遗留下来的隔阂与误解。正因为如此,进一步形塑两岸同胞共同的历史认同,增强台湾同胞对两岸关系发展的认同,尤其是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对两岸关系发展的干扰破坏,扩大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耐心化解两岸同胞之间的隔阂与误会,拉近两岸同胞的距离,融洽同胞感情,让两岸在和平发展中实现融合,在互利互惠中实现双赢,共同走出不幸的历史,共同迎接美好的未来,在当前就显得尤为重要。

   携手合作 振兴中华

   共同的历史认同是民族统一的基础。我们现在还原台湾同胞的抗日史,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机会弥平两岸隔海分离近百年的历史断裂,消除两岸同胞因长期分离造成的历史隔阂和伤痕,为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创造条件和奠定基础。台湾同胞不屈的抗争历史表明,台湾同胞具有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和气壮山河的民族气节,两岸人民在反侵略斗争中形成的共御外侮的民族情感,必将成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并最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坚实基础。

   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增进两岸同胞共同历史记忆,凝聚国家民族认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强大动力。海峡两岸同胞共同敬仰的伟人孙中山先生早在百多年前就喊出“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并为追求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民主自由、民生幸福和实现国家富强贡献了毕生精力。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在《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讲话中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包括大陆和台湾在内的中国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两岸同胞有责任把它维护好、建设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两岸同胞共同奋斗,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要靠两岸同胞共同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由两岸同胞共同享有。刘佳雁(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

新闻中心 两岸 社会 国际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