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两岸  >   正文

厦金码头一线工作者:“小三通”救活了和平码头

2011年01月07日 09:57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说到“小三通”最前线的工作者,莫过于在码头服务的工作人员,而翁美琴就是当中最具资历的一位。从1979年参加工作以来,翁美琴就在当时还是“和平码头客运站”的码头工作。一晃三十多年,如今已经是厦门港务集团和平旅游客运有限公司客运部经理的她,见证了和平码头的风雨变迁,也见证了“小三通”的酸甜苦辣。

  “最开始在老码头工作的时候,屋顶上都是老旧的大电风扇,工作人员和旅客的候船环境都很差,而现在,我们拥有了按一级国际客运站标准设计的客运大楼,这和‘小三通’是分不开的。”

  从“门可罗雀”到“客如云集”

  翁美琴向导报记者说起和平老码头最初的艰难岁月,在上世纪30年代旧货运仓库基础上改建的码头先天不足,在2001年厦金“小三通”开通之前,和平码头客运站处于半停港的状态,运营收不抵支,门可罗雀,“码头上的工作人员比客人还多。”然而自2001年1月2日金门籍客轮“太武号”和“浯江号”在时任金门县县长陈水在的带领下首航到和平码头,“破冰之旅”后,一切就不一样了。

  据导报记者观察,新东渡码头的客运大楼分为三层,联检通道、餐饮区、大型停车场一应俱全,宽敞明亮。翁美琴介绍,目前码头年吞吐量设计150万人,两座80米长的浮码头能同时供厦金“小三通”四艘客轮停靠。硬件条件的改善,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给予游客便捷。“客人多就带动其他副业,柜台的出租、免税店、停车厂跟着‘水涨船高’。搞客运的,有人才有生意,这些都仰仗了‘小三通’。”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