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两岸  >   正文

老台胞何标忆光复:难忘父亲的忧愤与思考

2010年10月27日 09:39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台湾光复的那一年,随父居住在北京的何标只有19岁。远离台北原籍的何标,亲眼目睹了其父在寄居沦陷区时的忧愤和愁苦;而在光复后,何父对于革除日本人的殖民教育,重建台湾青年国家观的殷殷之心,至今仍让何标感念不已。

  何标之父名张我军,世居台北板桥。因不满日人统治,何父少年时孤身求学大陆,辗转厦门、北平等地。1926年,他以台湾民报社驻北平记者身份携妻客居京城,并在那里生下了长子张光正,也就是何标。

  现已80多岁的何标,忆起当年岁月仍感慨万千。“九一八事变”后,其父不愿落入日本人的魔掌而离开北平,后因盘缠用尽而返回。却未料到6年后“七七事变”的爆发,使得这个憎恨日本侵略者的台湾知识分子,只能再次求生于沦陷的华北。在当时的北平,何标一家因户籍在日据下的台湾而被侵略者标为“日本国民”。明明是一个中国人,他们却时常需要接受日本使馆的访谈和问讯。在当时,很多在京的台湾人都不愿说自己来自台湾,就是不愿承认被强加在身的日本国籍,他们所承受的屈辱和愤怒可想而知。

  说到此处,何标一字一顿、脱口而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我记得,万般痛苦之际,父亲反复书写的就是这首诗。我时常见他取些旧报纸,拿毛笔写,写完就烧掉。”

  飘零他乡、国破家残,此种情景与当年诗人杜甫的感怀何等贴切。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许多中国人都难以躲避这样的悲剧。而许多本因拒绝异族统治而旅京的台湾人士,却二度遭遇山河破碎,再为亡国奴的惨痛,其痛尤痛。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