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圆明园罹劫150周年。台湾知名收藏家王度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圆明园浩劫是漫长历史长河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
正是出于“不能忘记”的考虑,王度表示,他支持一些人提出的复建圆明园的建议。“但是,要留下一小部分让大家记住列强对我们的侵略历史。”
王度现在是台湾中华文物保护协会荣誉理事长。据他介绍,圆明园在那场浩劫中流失的十二生肖铜兽首中的猴头、虎头和牛头,最早就是从国外卖到台湾,后来又从台湾辗转回到大陆的。据说还曾有人在台湾兜售龙头,但后来销声匿迹。
现年72岁的王度已经跟文物打了50年的交道。“当年在美国和英国的博物馆,我看到中华民族那么精美的文物在人家那里,心里很不舒服,由那时起就打定主意开始收藏文物。结果一开始就没有间断。”
经过半个世纪的积累,王度的收藏已经涵盖了漆器、刀剑、紫砂壶、古镜和玉器等30多个门类,数量超过5万件,俨然一个规模可观的博物馆。
而随着岁月的流逝,王度的观念也逐渐产生些许改变。“虽然很痛心,但现在我并不反对我们的文物摆在人家的博物馆里。他们相当于是在替我们展示、保护和传播中华文化。有一条真理是不会改变的,那就是无论在哪里展示,这些文物永远是中华民族的。”
“当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一定要以和平方式将这些文物收回来。”
他说:“希望以后世界和平,人民安居乐业,不再有战争爆发。如果条件和能力允许,不管是卖给国家还是送给国家,中华民族的每一份子都应该尽力把流失的文物收回来。”
虽然年事渐高,但王度仍频繁往来于海峡两岸。
作为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顾问教授,他每年都定期在这两所大学讲学。同时,他还经常参加两岸文物保护和学术交流研讨活动。
“共同举办展览、互访和演讲,是两岸文物界沟通交流的最佳方式。海峡两岸应该多组织对文物和文化有兴趣的人士进行访问和交流,民间也可以交流办展。”
出于“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和不当文物“守财奴”的理念,王度已将上万件藏品捐给了包括知名大陆院校在内的海峡两岸多家机构进行长期展示。 (记者郭丽琨 张勇)
[ 责任编辑:田云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