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两岸  >   正文

“缘”来有你——赣州与台湾经贸交流合作纪事

2010年09月24日 09:57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赣州就像我们台商的娘家。”9月20日,赣州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赣州欣业通信配件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家隆深有感触地说。这家由他投资250万美元兴办的电子企业,经过6年多的发展,已经成为赣州通信配件领域的“宠儿”。

  有“选赣州,我选对了地方”感触的台商绝不仅仅王家隆一个。一个宜业宜居的赣州,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台商、台企,并产生强大的“良禽择木”效应。

  商缘:台资居赣州引进外资的第二位

  陈耿弘1997年在赣县投资兴建了赣州鑫业工艺有限公司。当年,他的企业是在一片荒山上兴建起来的。如今,赣县工业园区已经拥有两个小区共3000亩工业用地。而赣县台资企业的蓬勃生长,在赣州来说不是特例。

  近年来,随着赣州市与台湾的经贸交流合作不断增强,台资居该市引进外资第二位,成为开放型经济主要外资来源之一。作为国务院台办、省政府认定的台资企业转移承接基地,赣州不断加大对台招商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吸引了众多台湾知名企业落户。

  截至目前,赣州共签订台资合作项目397个,合同台资16.72亿美元,实际进资6.04亿美元,其中正式落户的台资企业近200家。全市台资企业相对集中于赣州开发区、章贡区、赣县、南康、大余、信丰、全南、兴国、于都、瑞金等,主要涉及脐橙、钨、稀土、氟盐化工四大产业集群及有色冶金工业、食品工业、生物制药业、机电制造业、建材工业、轻纺业等六大主导产业领域,成为赣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打造台资企业转移承接平台,赣州在全力办好赣州开发区台资企业转移承接基地、瑞金台商创业园的同时,在两县现有工业园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环境,精心打造了3个新的承接平台。即:省政府于2月28日批准在赣县设立“赣州台商创业园”、省发改委4月15日正式批复同意赣县设立省级“赣州台湾产业基地”,以及省政府于4月23日批准在定南县设立的“定南县台商创业园”。赣州通过上述基地或创业园的辐射带动作用,力争逐步把所有工业园区都打造成为台资企业产业转移的承接示范区。

  人缘:与逾20万在台赣州乡亲互动

  地缘相近、人缘相亲,这是赣州与台湾之间用来互相表述的最常用词汇。地处海西腹地,客家民系传承,多年来,两地人民跨越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书写出一卷卷互动的华章。

  有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赣州籍在台乡亲逾20万人,分布在岛内各县市,占江西籍台湾乡亲总数的五分之二;赣州是全省台湾省籍同胞的集居地之一,有台属40余万人、台湾籍同胞550余人,人数占全省的二分之一。赣州18个县(市、区)在台湾岛内的乡亲都成立了旅台同乡会组织,在岛内影响较大。

  近年来,赣州市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把两地互动推向了新的高点。一方面,通过邀请一批批规格高、层次高的台商到赣州参观考察,让他们更多地了解赣州。仅今年上半年就有12批共计63人次台商到赣州参观考察,其中既有世界500强企业高管,也有各界名人。另一方面,积极组织考察团赴台开展经贸考察,开创赣州与台湾互利合作的崭新局面。今年4月,由赣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平率领的赣州市台湾事务、外向型经济方面的57名负责同志,飞赴宝岛台湾,举办赣州(台北)经贸交流与合作推介会,架起一座沟通赣州与台湾经贸交流合作的桥梁。

  跨越海峡两岸的友谊,使赣州与台湾实现了“深度握手”。截至今年上半年,赣州共组织了24批次281人(次)的经贸考察团,入岛开展考察交流、洽谈合作,有效地宣传推介了赣州。

  机缘:商务成本低配套能力强

  工业三路是赣州开发区工业园的主要干道之一,这条路很快就会换上永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LED路灯。不仅如此,“开发区内几乎所有企业的照明设备,2011年内将全部更换成永旭的LED灯。”永旭光电总经理孔祥忠兴奋地介绍。

  这家今年4月底才正式投产的台资企业如旭日东升,照亮了赣州这块LED产业的处女地。“赣州市政府服务到家、亲商到底,让我们感到来这里投资,真是选对了地方;综合商务成本低、产业配套能力强也让我们有信心做大做强。”孔祥忠说。

  孔祥忠的话,道出了大多数台商的心声。为提高项目的签约率、落户率、进资率和开工率,赣州市还对在谈项目、合同项目、在建项目进行全面调度,“一个项目一个责任人”,对重大项目从报批、落户、投产、经营等全过程实行“保姆式”服务,重点跟踪,努力实现“尽快变合同资金为到位资金,将项目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综合商务成本低、产业配套能力强,成为赣州的综合优势。赣州市曾组织调研组赴广州、深圳、东莞、惠州等地就投资成本进行调查。相比之下,赣州的比较优势在于:土地成本低、标准厂房建筑成本低、劳动力成本低、水电成本低。据测算,以一个年用电量300万千瓦,用工1000人,货柜1200个的中型企业为例,赣州市商务成本比珠三角地区平均低522万元/年。沿海企业如果迁移到赣州,仅人力成本就可降低40%。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两岸新闻 台湾新闻 港澳侨新闻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