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两岸  >   正文

两岸汉字艺术节侧记:我吟一首庭燎,你唱一曲枫桥

2010年09月21日 14:47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备受瞩目的首届“两岸汉字艺术节”9月16日在北京太庙隆重开幕。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中国书法艺术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期一个月的艺术节,将举办多场风格迥异的主题展览,还有汉字的创意服装秀、高校汉字艺术讲座和两岸书法艺术论坛等推广活动。《文化遗产》将于近期陆续推出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9月16日,北京一夜入秋,首届“两岸汉字艺术节”在太庙前隆重开幕。为了传承汉字文化,发展中华文化,来自海峡两岸的嘉宾共同聚集在祭奠祖先的皇室家庙前,每个人心中不免感慨万千。

  在艺术节正式拉开帷幕之前,著名指挥家刘森带领中国音乐学院附中的孩子们,站在太庙前,向来自台湾的贵宾们吟唱起《诗经》里的《庭燎》:“夜如何其?夜乡晨,庭燎有辉。君子至止,言观其旂。”(译文:已是夜里什么时辰?夜色消退将近清晨。庭中火炬光芒渐昏。早朝诸侯已经来到,抬头同看旗上龙纹。)

  清亮悠远的歌声让人宛若穿越时空。演唱结束后,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许嘉璐先生深情地说:孩子们唱出的声音没有字形,但是从他们所唱的《庭燎》能体悟到在3000年前,当来了贵宾以后歌舞者表达的那种欢欣。今天要写这个词恐怕应该是:天晚了,霓虹灯都亮了。但在那个时候是庭燎,把木桩浇上脂油点燃,最高贵的是百燎。

  许嘉璐先生说,庭燎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要点,那就是对于朋友、对于客人的真诚与欢迎。“两岸汉字艺术节”是中华文化之节,是海峡两岸亲密合作传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节日,也是两岸共同复兴和建设中华文化的标记。现在两岸的小朋友都能背诵几千年前的诗,就是因为字还是几千年前的字,虽然人已是若干代之后的子孙,仍能读懂看懂,这在世界文明中恐怕是唯一的。

  台湾“文化总会”副会长林澄枝在宣读了刘兆玄会长的书面致辞后说道,她永远不会忘记两岸相隔那么多年之后,连战主席毅然决然地率团到大陆来做分隔几十年来第一次“和平之旅”,也是“破冰之旅”。2008年,她跟随吴伯雄主席又来一次,那次对她的影响是此后所有行动的起源,让她感受很深。

  她当时坐在吴主席的旁边,胡锦涛总书记对她说,希望她能为两岸的文化交流,尤其是民间文化交流,一起来做工作,唯有这样,两岸的互相认识和了解才能够更深厚和久远。

  “今天,在两岸的共同努力之下,文化交流果然真的是更加的频繁。”林澄枝说,“今天在太庙前举办首届‘两岸汉字艺术节’,意义非凡。许嘉璐委员长的话让我激动得不得了,把中华儿女内心的感觉全部激发出来。”

  为了表达自己澎湃的心情,林澄枝现场用闽南语唱了一首《枫桥夜泊》作为回应——“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虽然是用闽南语唱的,但正如林澄枝说的,这首诗“每个人都能听懂”。

  “汉字确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基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生生不息没有中断,和方块字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方言不懂不要紧,咱们有方块字,中国人都不陌生。”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张庆善在听了闽南语的《枫桥夜泊》后表示。

  事实上,首届汉字艺术节确实吸引了两岸民众的极大关注和艺术家的热心参与。今年5月,在孔庙举办记者会后,台湾方面就接到各方的探询,有许多艺术家和团体希望参与盛会。此次台湾就派出了超过30人的代表团,其中包括知名学者、书法家、文化创意工作者。

  “我希望两岸汉字艺术节一届比一届好。我个人还有一个愿望,两岸汉字艺术节举行了N届的时候,‘两岸’都不要了,就是中华民族的汉字艺术节,如果到那个时候,我们对世界的贡献就会比祖先更大,那个时候,所有的中华民族的子孙都可以挺直腰杆说,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华民族的子孙,我是中国汉字的传承者!”许嘉璐先生在致辞中最后说道。(记者 郑娜)

   

新闻中心 两岸 社会 国 际 台湾频道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