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两岸  >   正文

“陆生三法”修正通过 将对两岸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2010年09月04日 09:22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8月19日,台湾“立法院”临时会三读通过“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大学法”及“专科学校法”(简称“陆生三法”)部分条文修正案,标志着台当局将正式有限度承认大陆学历,并开放大陆学生赴台就读大专院校。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将开启两岸教育产业合作的新篇章,为深化两岸青年互动、增进两岸文教交流、改善两岸关系注入新活力,被岛内誉为两岸交流“划时代的里程碑”。

  一、两岸关系大幅改善、大陆长期积极推动、岛内各界强烈呼吁的结果

  “陆生三法”修正案通过后,台当局承认大陆学历、开放陆生赴台就学终于获得法源,台“教育部”随即公布相关实施办法和后续时程安排。大陆学历认证方面,规划将于9月公布实施“大陆地区学历检核及采认办法”,初期在“985工程”基础上只承认41所高校,原则上“不溯及既往”,明年2月受理认证申请,4月办理首次认证事宜;陆生赴台就学方面,规划将于9月公布实施“大陆地区学生来台就学及停留办法”,公立学校初期限招硕博士生,私立学校不设限,招生名额约为全台总量的1%(2000人),两岸双联学制今年9月即可上路,研究生及本科招生最快分别要到明年春、秋天实施。

  本次修法最终通过,主要有如下原因。

  首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不断深化,为“陆生三法”修法通过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后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关系迈入和平发展新阶段。双方不仅恢复两会制度性协商、基本实现“大三通”、签署ECFA,而且两岸人员往来、经济合作、文化交流也蓬勃发展,显现出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新特点。特别是陆客赴台旅游、陆企入岛投资成行后,陆生赴台求学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新要求。

  其次,两岸双方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为“陆生三法”修法通过创造现实可能性。大陆不断扩大招收台生的高校数量和招生规模,正式认可台湾高校学历及“学测”标准,两岸高校也积极缔结姊妹学校,开展交换生及短训生交流,对台当局形成很大压力。胡锦涛总书记在“六点意见”中,明确将推动两岸文化教育交流、青少年交流列为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重要内容。马英九自台北市长任内就呼吁“承认大陆学历与开放陆生来台就读大学”,上台后继续强调文化交流是“两岸迈向和平繁荣不可或缺的一道程序”,督促“教育部”完善方案,寻求党籍“立委”护航,加大社会宣传力度。这些都为台修法承认大陆学历、开放陆生赴台就学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条件。

  再次,岛内各界强烈呼吁和积极推动,为“陆生三法”修法通过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随着两岸关系不断缓和,岛内各界要求放宽文教交流限制的声音持续增强,即便偏绿的“台湾智库”的民调也显示,54.3%的民众赞成开放陆生赴台。台湾公立大学校院协会、私立大学校院协进会、私立技专校院协进会等三大组织发表联合声明,呼吁尽快开放陆生赴台。已取得大陆高校学历的3万名台生在岛内组成“台湾留学大陆青年发展协会”,通过各种方式推动台当局承认大陆学历。岛内媒体、学者、教育工作者长期撰文,探讨陆生赴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为台当局最终通过修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台当局支持修法也有其现实考虑,直接目的就是缓解“拼经济”压力,解决教育资源浪费问题。首先,马当局承袭民进党执政烂摊子,又遭遇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台湾经济长期萎靡。马当局推动陆生赴台就学,跟推动陆企赴台投资、陆客赴台观光、洽签金融MOU与ECFA一样,都是为了引入大陆经济活水。其次,台湾高校已逾150所,随着“少子化”问题不断加剧,高校面临严峻的招生压力,教育资源严重闲置。舆论称,台湾10年后招生缺额将达7万人,约60所高校因此倒闭。再次,各国为增强竞争力纷纷大力争取全球各地优秀学生前往就学,大陆也分别与美国、东盟达成互派留学生协议,与日本、韩国达成共建“亚洲校园”计划,台湾却逐渐被排除在国际教育合作潮流之外。台当局大力争取陆生赴台就学,意在追赶国际教育合作潮流,盘活过剩的教育资源,为“拼经济”部署增添活水。

  二、将对两岸教育合作、文教交流、青年互动、深化两岸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李登辉、陈水扁时期,大肆推动“去中国化”、“文教台独”,拒绝承认大陆学历,顽固阻挠陆生赴台就学,严重干扰破坏两岸文教交流。“陆生三法”修法通过后,将推动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合作迈上新台阶,对于促进两岸青年学子交流互动、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具有积极意义。正如马英九所言,这将是两岸关系“划时代的里程碑”。

  首先,有利于深化两岸教育产业合作,推动文教交流健康发展。陆生赴台就学,可有效缓解岛内高校生源不足问题,提升台湾科研水平和教育竞争力,并带来一定的学费收入、社会消费和就业机会。陆生赴台就学还有助深化两岸教育交流合作,由台生来大陆就学的单向交流跨入双向交流,由低层次学术交流、短期交流扩至研修学位的高端交流,由随机性交流变为有法律保障与合作机制的制度性交流。台当局承认大陆学历,为两岸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合作扫除前提性障碍,未来两岸合作办学、台湾高校登陆设分校可能成为发展趋势,进而深化两岸学术对接,联手参与国际竞争。陆生赴台及承认大陆学历作为两岸文教交流领域长期纠缠的难题,其成功解决将产生重大示范意义,进一步带动两岸文教交流向报刊发行、媒体互动等领域延伸。

  其次,有利于两岸青年增进交流、深化感情、共同成长。岛内学生由于升学压力较小,导致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足,不良学风蔓延。台当局开放陆生赴台就学,不仅为一些大陆学生提供新的选择,更将产生“鲶鱼效应”,大陆学生积极进取的态度和严谨扎实的学风,将对岛内学生形成示范和竞争压力,有利两岸青年在良性竞争中共同进步。两岸青年作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在世界观逐渐成型的关键阶段共同生活、学习、成长,结为朋友,不仅可有效化解隔阂,深化感情,更有利于增进和平共识与共同身份认同,增强岛内青年抵御“文教台独”的能力。

  再次,有利于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民意基础,凝聚共同价值。陆生赴台后可亲身体验台湾社会脉动,真切感受台胞心声。台湾民众也将通过陆生增加对大陆的直观认识,体认大陆民众的热情友善及两岸同胞的民族感情,进而戳破民进党长期编造的谎言,改变对大陆的成见,并投身两岸交流的事业中来。目前,在两岸经贸交流取得巨大进展后,各界要求推进文化交流的呼声日渐增强,加之两岸同文同种,相互承认学历并招生将进一步凝聚共同价值,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为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奠定思想文化基础。

  三、台当局应尽速放宽限制,推动两岸教育交流健康、快速发展

  尽管台当局正式开放陆生赴台就学,承认大陆学历,但在民进党强力阻挠下,仍做了许多妥协和限制。台“教育部”2008年底提出的“三限六不”政策(限校、限量、限领域,不加分、不影响台生名额、不编列奖助学金、不许在学期间打工、不会有在台就业问题,不得报考公职人员),在开放初期将以行政命令方式执行。此次修法还进一步将“一限二不”(“限制医事学历采认”、“陆生不得考证照及公职”、“陆生不得就读与‘国家’安全有关科系”)入法,并以附带决议方式通过“陆生来台就读期间不得打工”。舆论普遍认为,台湾学位在大陆的接受程度本来就可能不如欧美及香港高校,这些苛刻限制或将进一步影响陆生赴台就读意愿,无法与提供高额奖学金及保障住宿方案的香港等高校竞争。加上民进党不排除利用这些限制故意制造事端、煽风点火,以致损害赴台陆生和登陆台生的权益,将不利两岸教育交流健康发展。

  台当局这些不合时宜的限制措施,在通过之初就引发各界强烈批评。民进党前主席许信良就指出,“开放一两千名陆生赴台就读太少了,应该每年开放10万名大陆学生!”《中华日报》社论认为,诸多设限使良法美意大打折扣。岛内学者也纷纷呼吁台当局尽快取消对招收陆生数量、专业的限制,尊重并保护陆生在台打工、考证照的权益,设置奖助学金以增强对陆生的吸引力,承认大陆全部高校学历且“溯及既往”,从而在推动两岸教育健康互动中提升台湾教育竞争力和国际化程度。(刘世洋)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两岸新闻 台湾新闻 港澳侨新闻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