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至上——会读也会玩
20岁的大三女孩潘野蘅来自厦门大学,作为交换生,她将在台湾东吴大学中文系学习4个月,同台湾同学一起修课、参加考试,学分和成绩直接转入厦大同类课程。
忐忑地等待选拔交换生的结果,慌忙地办理赴台手续,来自东北林业大学的于小洋确信,这是交换生涯带给他的第一番锻炼。
第一天到学校,还来不及欣赏优美的校园风景,交换生们赶紧投入选课中。台北大学派了系所办公室的助理,为陆生提供详尽的帮助。选课数量、上课日程都可根据个人需要自由灵活地安排,没选到的课程也可以旁听。台北大学甚至允许学生在不同学校之间选择通识课。
来自东北林业大学的交换生冯歆介绍,台湾大学的研究生课程主要采取小班制授课,教授和学生之间有很多互动。“乡村规划专题课上,周志龙老师带我们去大溪村实地考察,他还邀请我参加台湾乡村展望协会的鹿港农村行活动,使我进一步了解台湾乡村;台湾乡村与大陆新农村建设相比较,有很多值得相互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台湾轻松的师生关系及活泼的课堂氛围也与大陆有所不同:台湾学生在台下可以吃便当,学生可以在老师讲得兴致勃勃时提出自己的见解、辩驳甚至是呛声,老师也绝不会翻脸,反而更有激情地讲课。
但是针对“大陆学生用功,台湾学生有创意”的说法,很多陆生不以为然。来自延安大学的黄晓琳表示:“到了台湾,我们代表的是大陆学生的形象,有了这么高的期待,我们不用功也不行啊。”还有陆生说,这种说法好像我们只是勤奋,其实哪里的年轻人都一样爱玩、有鬼点子,“陆生绝对不是书呆子”。
游学之意——在乎山水之间也
大部分交换生都不约而同地将周五的课程安排得较为轻松,为学习之余游玩台湾做铺垫。交换生相对于来台旅游的大陆游客,最快意的莫过于可以自由行了。
从颇负盛名的阳明山赏樱,到垦丁与大海亲密接触,从北到南,陆生们往往走个遍:欣赏了九份的夜景,雨中漫步于石板老街;在平溪亲手放天灯,祈求平安幸福;台南的孔庙、郑成功古迹、赤坎楼,安宁古堡都留下了交换生们的足迹。
自诩“饕餮”的于小洋笑称:“最负盛名的日月潭比不上台中可爱的美食主题餐厅对我的双重感官诱惑,我们吃过了师大夜市的可丽饼、冰火菠萝包,士林夜市的大肠包小肠、鸡排,还有蝴蝶饼、大碗公的挫冰等各种美味的台湾小吃。”
同时,交换生们也感受到了台湾浓厚的艺术氛围和文化气息:台北故宫的各种展览,市立美术馆举办的讲座,梵高的作品展,“小巨蛋”里的演唱会,诚品书店24小时的灯火通明……
交换情谊——友情与文化的碰撞
“由最初的小心翼翼,怕台湾人民对我们不接受、不喜欢,到后来大家不分你我,相识相熟。但是彼此越了解,就越发觉两岸的交流还远远不够。”来自南京大学的交换生杨爽表示。
杨爽举例:一次在企业社会责任课上,观看了甘肃黄阳川贫困学生的影片后,台湾同学便问他大陆现在是不是很多地方都这样?平时他们也会好奇地问他大陆是不是只有山寨产品、有没有诺基亚手机之类令人啼笑皆非的问题。
复旦大学政治系的夏天怡回忆起自己的台湾交流经历,感慨道:“上课第一天,全身血液都涌上了脑门。”原来课上台湾老师提到了汶川大地震中的“什么跑跑”,又提到了“台湾一场大火灾,一个老师夹着两个孩子从火海中逃了出来,之后又冲进去救人”。引起台下一片嘘声。
一下课,夏天怡拦住正要离开的老师,“‘什么跑跑’叫范跑跑,他的生命观绝不代表大陆老师的师德,相反,他的博客在大陆引起强烈抨击和批判。”老师瞪大了眼睛,随即恢复了微笑,连连向她道歉。下节课上,老师在班上隆重地道歉:“我们班上有位大陆同学,她指出了我的错误。同学们以后要客观地看待大陆。”从此,老师再引用大陆的情况时,总习惯性地问她:“天怡,你说对不对?”这让夏天怡很惊喜,“其实他们愿意倾听和接受不同的声音”。
与台湾同学朝夕相处,大家似乎形成了一个共同的默契:不谈政治。复旦大学行政管理的张韬说:“平时在食堂,看到电视里的政论节目,大陆同学会比较注意听,台湾同学就很漠然,见怪不怪的样子,但大家都不会去讨论。”一群人中,唯有吉林大学的汪润遇到过对大陆有敌意的同学,他说:“这也没什么,各自走开以后不来往就是了。这也是极少数。”
冯歆则表示自己与台湾同学相处融洽:“我的台南室友紫琦还邀请我去她家吃正宗台湾口味的春卷。我们同台湾同学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彼此加油鼓劲,协作配合;学期结束了,大家依依不舍。”
[ 责任编辑:田云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