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前主席许信良在漓江边表示,台湾对大陆要“大胆开放”(中国台湾网 芜同摄)
中国台湾网8月23日广西桂林消息 参加“情系八桂”活动的台湾美丽岛电子报董事长、前民进党主席许信良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两岸交流是大势所趋,是任何人也阻挡不住的。
台湾放开与大陆交流曾走弯路
在风景如画的桂林,在沿漓江缓缓而行的游船上,许信良先生与记者侃侃而谈。许信良称自己是台湾最早主张两岸交流的人士。
1991年,许信良来到大陆,在进行参访并会见了大陆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后,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大陆的改革开放政策不会变;二是,大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是有诚意的,不是欺骗;三是,大陆的财经官员都很现代化,了解现代世界的财经问题。他在对媒体发表感想时说出了以上观点,并敦促当时的台当局改变“戒急用忍”的政策,实行对大陆的开放政策,鼓励和帮助台商赴大陆投资。
1995年,他又提出了“大胆西进”(向大陆前进)的口号,但遭到民进党内外人士的不理解与批判。
1991年10月至1993年11月许信良当选为民进党主席;1996年6月再度当选为民进党主席,1999年5月宣布退出民进党。许信良在宣布离开民进党时发表了《同志们,我们在此分手》的公开信,许信良还清楚记得其中有:主张开放两岸三通,让经贸先行于政治,不仅要扩大两岸交流和交往,也不要回避政治对话。
但2000后,陈水扁当局却在两岸关系上走了弯路。许信良认为,陈水扁当局是把两岸关系当做一个竞选议题来看待的。在台湾通过炒作两岸关系、省籍情结来拉选票。许信良说,当时陈水扁当局何尝不知道两岸关系的重要性,何偿不想从发展两岸关系中得到好处?但一切都服从于选举,于是两岸关系走了一段弯路,耽误了宝贵的时间。
许信良表示,那时他常对陈水扁当局的两岸政策进行批评,并主张开放“三通”,在两岸关系上大胆开放,让大陆的人员、资金到台湾来。现在看来,两岸关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而台湾方面的许多政策是他在十几年前就主张的。
扩大两岸交流是大趋势,谁也不可能阻挡
许信良认为,当前两岸关系的改善,两岸交流的扩大是大趋势,是任何人也阻挡不了的。在经济上,两岸签署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两岸会更加开放。
许信良表示,两岸在文化上的交流,大陆方面很努力,如前不久在厦门召开的海峡论坛,声势很大,有很多台湾民众参加;而这次的“情系八桂”活动,也让台湾的文化界人士体验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许信良特别强调说,其实台湾是全世界保留中华文化最多、最好的地方之一,陈水扁当局在台上时,搞“去中国化”,其实是徒劳的,在台湾每个家庭都有家谱,每逢初一、十五要拜祖,哪家的祖宗不是来自大陆?这种对祖宗的尊敬是不可替代的。还有各种的民间宗教,都是在弘扬中华文化,这都是信念问题。
最近台湾民意机构通过了关于大陆学生赴台就读的相关规定,许信良评论说,这个规定对大陆赴台就读学生规定了二千人的限制,这还是缠小脚的步伐。大陆每年有400万高中生毕业后不能读大学,而台湾的高等教育每年可以招收十万人,台湾的师资和教学设备都很好,但招不满生源,导致教育资源浪费;将来一些私立大学可能要面临倒闭。其实,如果从大陆的400万毕业生中再放开招十万人的名额又能怎么样!扩大台湾高校对大陆招生,对两岸双方都是好事,而且增加大陆学生赴台读书,对两岸青年交流是好事,对两岸教育交流也是好事。
要用一已之力,为两岸交流更加开放而努力
许信良并没有回避,他在2008年重回民进党并被民进党聘为顾问的事实。许信良说,他所以回到民进党就是要影响民进党的一些政策,让民进党能为两岸关系良性发展起到正面作用。
两岸经济上开放,是任何政党也挡不住的,但民进党不改变一些政策,国民党当局也难以走远。所以他在民进党内反复讲,民进党要有改变。许信良说,台湾的蓝绿版图大致是蓝与绿6比4,民进党在08年岛内选举失败后,民进党内的一些精英已明白了要改变大陆政策。但是有些人还担心,如果改变政策,拥护民进党的群众会不会离开民进党?许信良说,其实是民进党把群众带到了这个地方(指过去民进党制造两岸对立),现在还可以把群众带到新的地方。只有改变那些不合时宜的政策,民进党在选举中才会赢,而群众如果真爱这个党,就会希望民进党赢,如果再输了,那些群众才会真的离开。
许信良用肯定的语气说,现在民进党内有一些精英人物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两岸交流是大势所趋,他相信民进党会有所改变。
记者最后问许信良:1995年你在台湾提出了“大胆西进”战略,现在你有什么主张?许信良举起四个手指:“大胆开放”!
采访结束后,许信良在记者的笔记本上写下了他本次参加“情系八桂——两岸文化联谊行”活动中填的一首词,并声明,这首词并不完全工整,只是参加“情系八桂”活动的感想而已。(中国台湾网 芜同)
附:浪淘沙——情系八桂行感怀
许信良
先民本一家
哪分夷夏
五万年前都住这
为寻生计向天涯
更无牵挂
你我皆中华
曾踞欧亚
几千年打打杀杀
今又崛起
不称霸
万邦争夸
[ 责任编辑:孙金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