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两岸  >   正文

互信:两岸关系关键词(专家视点)

2010年08月11日 17:07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近日,在西安参加第十九届海峡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指出,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是两岸政治互信初步建立的产物,将进一步推动两岸政治互信的深入与发展。

  从来没有一项经贸议题,在海峡两岸掀起如此广泛的关注。原因在于,《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签署,不仅是两岸经贸迈向制度化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标志着两岸关系进入一个新局面。日前,在第十九届海峡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上,多位专家学者共同关注ECFA 签署对未来两岸关系将产生的影响。

  为和平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ECFA的签署对于加快两岸经济合作的机制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商签ECFA的意义还远不止于此。

  “对于两岸关系来说,ECFA的意义超出协议本身所达成的内容。”浦东台湾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盛九元说,“ECFA的签署为两岸关系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和实现台海和平、造福两岸民众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所长严安林指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需要4大“支柱”来支撑——经济、社会文化与政治、军事。两岸经济协议的签署奠定了第一根支柱。

  “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与制度化之后,应该推动两岸社会关系与政治关系的正常化。ECFA的商签模式有极强的示范效应。未来两岸双方可以积极研究探索涉及文化、教育、法律、军事互信等各领域关系的全面制度化规范的可行性。”台湾世新大学教授曾祥铎进一步指出。

  “后ECFA时代”,如何评估两岸关系的走势?对此,与会专家学者大都乐观。

  全国台湾研究会副秘书长杨立宪分析说,“后ECFA时代”,随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带来的好处充分体现,民进党的“台独”路线将遭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并面临转型的强大压力。“这就意味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走势中的不确定因素在大大降低。”

  台湾东海大学教授杨开煌认为,对于两岸关系而言,ECFA虽然不是政治协议,但它的签署对两岸未来的政治对话,特别是寻求政治难题的突破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推动政治互信深入发展

  “ECFA是两岸经济互信的产物,是两岸政治互信初步建立的产物,也将进一步推动两岸之间政治互信的深入与发展。”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朱卫东说,如何在经贸互动的基础上,把两岸关系推向一个全面正常化的进程,是两岸双方都必须面对的课题。

  全国台湾研究会副研究员郑庆勇表示,ECFA对两岸政治互信的积极影响体现在:让两岸双方都确信只有和平谈判才能解决两岸之间的复杂问题并实现互惠双赢,由此,则其他经济以外的议题也有顺势而为的广大空间。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邵宗海对此深有同感。他认为,未来如何取得彼此的互信,推动政治领域的对话取得新进展,将是两岸双方思考的主要议题。ECFA的成功签署,无疑为两岸政治领域的对话积累了重要的互信。

  “两岸经济互信既受到两岸政治气候与社会生态的影响和制约,又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可对两岸政治互信与社会互信发生潜在而强韧的作用。”上海台湾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陈鸿惠如是说。

  那么在“后ECFA时代”,两岸如何进一步增进政治互信?

  朱卫东分析说,ECFA实施后,虽然双方的共同利益在增加,但随着两岸经济关系的深化,双方之间的分歧点也会扩大。这是基于共同利益之上的分歧,不能忽视也不必放大。另外,由于两岸政治互信初步建立,未来并不总会一帆风顺。“因此,两岸政治互信的深入与发展,还需要两岸双方有足够的耐心,善意相待,寻求办法解决两岸关系中的结构性矛盾,求同存异直至求同化异。”

  两岸关系的“生活化”场景

  ECFA签署后,两岸进入了大融合阶段。台湾淡江大学潘锡堂教授表示,两岸之间,政治互信是核心、经济互信是基础、社会互信是支柱。“后ECFA时代”,逐渐会浮现出立体的两岸关系,以往被扭曲的两岸关系将逐步正常化,为两岸社会互信创设“生活化”场景。

  杨开煌教授认为,经济领域的更紧密深入合作,会推动两岸社会各阶层、多面向、全方位的交流与沟通,引领从“经济合作化”走向“社会融合化”。“后ECFA时代”,两岸关系将越来越“生活化”,这使得台湾同胞可以从中更直观感受到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对于台湾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和关键性;另一方面,两岸同胞又可以在这种“生活化”的沟通交流中消除隔阂与误解,社会互信随之趋向顺畅。

  全国台湾研究会副研究员郑庆勇认为,ECFA的签署及两岸经济整合的加强,将逐步加深两岸民众的命运共同体观念,促进两岸社会整合过程。特别是在务实的交流与对话中,逐渐厚植的两岸共同利益和共同认知,将大幅减少两岸冲突的可能性,为两岸关系的长久和平发展赢得最深厚的民心和民意。(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李炜娜)

新闻中心 两岸 社会 国际 台湾频道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陈佳慧 ]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