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底,昆曲《长生殿》在台湾演出。图为演员们带妆在台北故宫参观。记者 杜榕摄
2009年9月,大型原生态歌舞《云南映象》在台演出。 记者 孙立极摄
5月15日,“两岸汉字艺术节”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孔庙举行。图为学童们在诵读《弟子规》。记者 孙立极摄
中华文化的血脉,是两岸同胞无障碍沟通的基因密码。一条台湾海峡与60年的时光,都阻隔不了彼此的心有灵犀。
两岸文化交流
穿越时空的使者
情感纽带
民族共享的记忆
5月15日,北京孔庙。
60位身着古代学生服的学童,齐声诵读《弟子规》;大陆丝竹名家埙琴合奏《幽兰操》。朗朗童声,悠悠古乐,回荡在古树参天、屋宇俨然的孔庙。
这是“两岸汉字艺术节”新闻发布会,主办者的安排,既是向文化宗师孔子遥致敬意,也是作为后世子孙对先祖先贤庄严慰告。
“去年到台北,看见到处是‘汉字艺术节’的旗子。”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许嘉璐说,“我就想,何时两岸可以共同举办这个艺术节。没想到,一年时间就实现了。这是台海和平发展、两岸走向互信的证明。”
就在两岸学者畅谈汉字艺术的时候,台中县大甲镇澜宫,正在举办“全球妈祖文化摄影大赛作品展”,取自两岸妈祖文化交流重大事件的300多幅图片,将在这里展出一个月。
妈祖是中国影响最大的航海保护神,在台湾拥有上千万信众。图片看来风平浪静,20多年前的真实故事却是波涛汹涌——1987年,台湾宜兰南方澳港,军警在一艘渔船中查扣了来自大陆的5尊妈祖神像。按照规定,走私货品一律焚毁。渔民们四处陈情,终于令当局网开一面,将神像奉祀南天宫。
1989年,南天宫决定护送5尊妈祖神像回娘家——大陆湄洲祖庙。因台湾当局不允许直航大陆,南天宫以妈祖海上环岛弘法的名义,悄悄赴大陆“谒祖刈香”。
是年农历四月初一,一支19艘插满黄色旌旗的船队,载着5尊妈祖神像浩浩荡荡启程。经过一天一夜的航行,船队跨越台湾海峡,直抵莆田。大陆为没有证件的台湾渔民特事特办,让这支数百人的“谒祖刈香”队顺利抵达湄洲岛。
四月初六,载着百余座湄洲妈祖分身神像的船队欢欢喜喜返回台湾。虽然,船员被处两个月到四个月不等的徒刑,却在全岛引起轰动,南天宫从此香火鼎盛。
1997年1月,湄洲妈祖金身首度跨海赴台,100天时间里,受到台湾1000多万人次的顶礼膜拜,成为海峡两岸间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民俗交流活动。
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曾说,“文化,是一个民族共同分享的记忆和感情。”妇孺皆知的孔子、草根信奉的妈祖,对这些记忆和感情而言,时间与空间都不是距离。
[ 责任编辑:高大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