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共推昆曲艺术走向世界。记者13日从苏州昆剧院获悉,一支由昆曲艺术界人士组成的代表团将于6月赴德、法两国推广昆曲艺术,昆曲文化海外展示即将再次启程。
据悉,本次昆曲文化德、法展示将以“昆曲魅力及当代传承”为主题,从舞台设计美学、服饰艺术等角度向欧洲观众全方位推介昆曲艺术。此外,两岸昆曲界人士与日本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共同创排的中日版《牡丹亭》也将分别于10月和11月赴东京和香港演出,昆曲将在两岸共同努力下走向世界。
昆曲发源于江苏昆山,曾经辉煌,后逐渐式微,民国初年几近绝迹。1920年昆曲传习所在苏州成立,昆曲由此得以传承。但受制于其曲高和寡的文人写意和吴语方言演出等局限,发展迟缓。
2004年,由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策划的青春版《牡丹亭》,在保留昆曲古典意韵的基础上,改用现代剧场概念,并大胆起用年轻演员,一炮而红成为两岸关注的焦点。
白先勇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介绍,青春版《牡丹亭》迄今已上演180余场,直接进场观众达35万人次之多,其中青年观众比例高达75%。“这说明在青年一代中推广昆曲将大有可为”。
随着北京大学和苏州大学先后开设昆曲选修课,白先勇相信昆曲一旦走进校园,定能成为当代年轻人的高雅艺术,从而焕发青春。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昆曲义工”的阵营。牡丹亭传承基金会和支持《牡丹亭》演出校园行的何鸿毅基金会在香港成立;香港企业家俞志明出资资助青年演员的传承;台湾企业家陈启德与台湾石头出版社共同投资制作昆曲剧目《长生殿》;奥斯卡金像奖得主叶锦添为《长生殿》担纲舞美设计……
苏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周向群表示,宣传和推广昆曲艺术,是每一位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该市将继续加大对昆曲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支持力度,使之成为世界性的戏曲艺术。
目前,两岸正合作致力于苏州昆曲传习所的综合利用和整体功能开发,着力将其打造成昆曲欣赏基地和研发中心。通过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运作,打造“游园惊梦”昆曲会所,在进行实景版、家庭版昆曲演出的同时,探索一条昆曲传承的产业化运作之路。
白先勇坦言,做戏并非终极目的。昆曲文化重在传承,必须将古老的昆曲艺术赋予现代审美情趣,使之成为活态艺术,海峡两岸在昆曲传承和发扬上的合作潜力巨大。(记者 刘巍巍)
[ 责任编辑:孙金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