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彩棺、黄金面具、各类金银器……我区115件辽代珍贵文物正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受到台湾同胞的欢迎,内蒙古博物院副院长付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高兴地介绍了在台展出的情况。展现内蒙古辽文化的“黄金旺族——内蒙古博物院大辽文物展”,2月5日至5月16日在台展出。57件占参展总数近半数的一级国宝文物赴台展出,成为近年来我国国家一级文物去台展出比例最高的一次展览。
据介绍,此次展览展示契丹民族横跨春秋战国至宋辽时期的千年草原文化,展品包括金银器、瓷器、服饰、用具等,展览分五大部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敕勒川草原文明;汇聚四方文化特色的辽代马具与生活工艺;辽代三大考古挖掘———陈国公主墓、吐尔基山墓、耶律羽之墓;灵魂不灭;永恒的宗教观。这些代表了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生活方式、文化习俗、审美情趣等内容的精美文物,反映出北方草原游牧文明独特内涵的博大精深。台湾民众在参观中感受了草原文化的魅力。
内蒙古辽文化魅力折服两岸专家学者
台北故宫博物院每年都有一定的展期,场地需提前预订。很早之前,此次展览的主办方之一———旺旺中时集团时艺多媒体就打算做一次“草原丝绸之路 ”的展览,当时的想法是集合内蒙古、新疆、宁夏三省区的文物做一次专题展览。然而,2009年9月份的内蒙古之行,中时传媒在参观完内蒙古博物院后,被以辽代文化为主的恢宏的草原文化彻底折服,当即决定,就办一个大辽文物展!之后便开始选展品:以内蒙古博物院的文物为主,又从赤峰、通辽等盟市博物馆调集了一部分辽代精品文物。
付宁副院长介绍说,原订于1月26日抵台的展品,因国家一级品的数量超过规定,文物出境需经过进一步的审查。2月3日,几番波折后,展品终于在开展前3天顺利抵达台湾,内蒙古博物院的专家们是在5日开幕当天才抵台。
灿烂的中华北方文化吸引了台湾观众
展品布展中,很多台湾方面的学者与内蒙古方面的专家们进行了交流。台湾方面专家一直以来很关注北方文化,如红山文化、辽代和鲜卑文化等,但仅限于日常的学术交流,这次展出与直接交流让他们对草原文化有了直观的认识。为使展览效应实现最大化,内蒙古博物院的付宁副院长和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陈永志所长还就草原文化分别作了学术演讲。2月5日,原定600人的开幕式,吸引了台湾文化界、艺术界、政界、商界的1000多人到场。
付宁说:“以前台湾人对大陆的了解大多是黄河和长江,很多人都跟我说没想到北方有如此辉煌的古代文明。就连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都说,能在台北办这样一个展览,对台湾民众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因为草原文化在华夏文化里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他们在其中了解了完整的草原文化、契丹文化和辽文化。”周功鑫院长甚至在付院长从台湾参加完开幕式回来后,还打电话询问他能否将展览延期到5月底。
“黄金旺族”展览结束后将受邀在一些省市展出
其实,“黄金旺族———大辽文物展”不是内蒙古文物的第一次赴台展览了,早在2001年,当时的内蒙古博物馆就已经在台北举行过一次主题为“草原文化”的展览,文物数量与此次展览差不多,只是“国宝级”文物较少,也没有如此大的宣传效应。去年11月,“蒙古族民俗文物展览”也在台湾展出过。“黄金旺族”在台展出的同时,我区文物还在日本的东京展出,在比利时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也有我区文物在展出,内蒙古博物院的文物今年还将去美国参展……
“通过文物交流让外界了解内蒙古文化,这是文化交流的一个趋势。”付宁副院长说,他刚接完山西省博物馆馆长的电话,受邀“黄金旺族”从台湾回来后将先去山西省展出。浙江省博物馆馆长也已来过电话,邀请“黄金旺族”展览回来后即安排去浙江展出。付宁副院长说:“对我区的辽代文物展各地都非常欢迎,已经有好几个省的博物馆联系过,真不好意思,只能先给他们挂上号吧。”(内蒙古日报 记者 刘志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