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本报记者 李炜娜
嘉 宾:梁国扬(人大常委、中华全国台胞联谊会会长)
李义虎(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张嘉极(政协委员、台盟广州市委员会主任委员)
过去的一年里,两岸关系持续稳定发展,两岸经贸往来持续热络、热点不断。两岸携手应对金融危机的成果怎样?未来两岸经贸往来应该继续推动什么?两岸经贸往来之于两岸民众福祉更大的意义何在?记者就此专访了3位代表委员。
携手应对金融危机
记者:两岸共同应对金融危机,成果如何?意义何在?
梁国扬:大陆方面的一系列拉动内需的措施,比如说家电下乡等,对台资企业特别是IT产业、家电制造业的帮助很大。我们在上海、昆山等地做了考察,发现台企经营状况从2009年初就已经有了明显好转。去年年底到台湾的时候,刚好赶上企业的“尾牙”活动,好是热闹!有的员工一次拿到七八个月的年终奖金。台湾朋友跟我说,前年因为经济不景气就冷清很多。
张嘉极:广州台企协会会长程丰原的企业主要做窗帘,出口以北美为主。金融危机冲击下,订单没有了,工厂开不了工。后来,广州市帮助解决了2000多万元的贷款,程丰原积极争取内部市场,加强产业升级,市场占有率比先前还有了不小的提高,危机变机遇。内需市场启动,广州的不少台企逆势而上。
梁国扬:启动内需市场,并不是单一的措施。2009年以来,大陆多省市、各行业协会、供销社等赴台采购,金额约140亿美元。大陆采购团对复苏岛内经济功不可没。
张嘉极:去年岛内观光业逆势成长14.3%。应该说,开放大陆游客赴台游,对于启动台湾旅游市场及提振台湾经济作用很大。
李义虎:当然,两岸携手利在双方。从两岸贸易额来看,双方已经是超大规模的经贸关系,两岸的经贸关系已是相互依存。台资企业为大陆经济发展注入资金,大陆为台企发展提供市场,互惠互利。不仅是应对金融危机,未来两岸只有携手才能走得更远。
推动两岸经贸制度化安排
记者: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通过商签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促进互利共赢,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怎么解读这段话?
张嘉极:ECFA是热点。今年春节期间,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福建考察时表示,大陆对于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一定会说到做到”,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随后也首次回应指出,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绝对有必要,而且动作要快。足见ECFA的商签是近期两岸经贸往来中最突出的议题之一。
李义虎:是这样。岛内舆论普遍认为ECFA的签署,可以避免台湾产业面临空洞化及边缘化的问题。事实上,ECFA的签署对两岸而言,还应该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两岸经贸往来日益向更加广泛、更加细化的领域拓展。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会谈的举行预示两岸在制度化安排已经开始起步,但目前的状况还是跟两岸经贸关系相互依存程度不相适应。ECFA的商签,就是为了建立两岸经贸的制度化安排,理应进入决策者的视线。
真诚为两岸同胞谋福祉
记者:有岛内媒体发表评论指出,发展经济是目前为两岸同胞谋福祉的最佳途径,怎么评价?
李义虎:近年来,两岸经贸往来上有不少突破。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得以实现、开放大陆游客赴台游,大陆出台的惠台措施,已经有100多项,确实体现了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真诚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的方针。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曾经说过“两岸合作赚世界的钱”,两岸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是实实在在的多赢。
梁国扬:两岸经贸往来的深入,带动了两岸人员往来的热络,两会上涉及台胞利益的议案提案逐年增加。比如,今年两会议案提案主要涉及到台生就业、帮扶台资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及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保护台胞在大陆投资的合法权益、加强两岸司法互助以及宣传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等。
张嘉极:我的感触更深。我父亲是台湾淡水人,新中国成立前到了福建厦门,从此就再也没能回家看一眼。我去年6月到台湾,当一位乡亲主动过来闲话家常的时候,感动不言而喻。大陆同胞可以到台湾走走看看,台湾同胞也可以自己感受对岸来的人有什么不同,这种接触交流的意义大于一切。
两岸经贸往来活络两岸经济、让两岸民众分享富裕,自然是为两岸民众谋福祉。同时,两岸民众的接触交往,消除隔阂,增进了解,增加和平因素,恐怕才是更大的意义。
[ 责任编辑:张晓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