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美国对台军售案做出强烈反应,引起国际舆论高度关注。有西方媒体分析说,中国的强硬姿态造成各国政府的担忧。
但一些中国与亚洲学者受访时表示,对台军售是中美之间的既有矛盾,西方无须大惊小怪。
学者同时提醒说,金融危机后中国整体的自信心明显增强,这种自信必然表现到对外战略方面。
相对而言,美国或许才需要与时俱进,调适自身行为以配合中国的要求。
美国奥巴马政府上月30日宣布新一轮总金额约64亿美元(约90亿新元)的对台军售案,其中包括60架黑鹰直升机与先进爱国者PAC-3导弹。中国迅速表示强烈抗议并采取反制措施,一些美国舆论于是批评中国“反应过度”。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袁鹏对新加坡《联合早报》说:“这是西方、美国普遍的印象,觉得中国的反应比以往都强。”
他认为,美国社会的上述判断,源自两种背景。首先上月8日美国宣布上一轮对台售武时,中国以测试了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表示抗议,当时美国舆论认为那是前总统布什政府时代批准的军售案,中国不应该反应。
而在这一次军售案后,中国外交部、国防部、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一致发出措辞严厉的抗议,中国并宣布暂停与推迟两军互访、交流、对参与售台武器的美国公司实施制裁。
综合两次军售案的经验,美国舆论于是形成中国“反应过度”的印象。
袁鹏分析说,当美国从旧思维出发,认定对台军售既然进行了30年,又是遵从《台湾关系法》的要求,假定中国只会象征性回应时,它忽视了中国内部以及中美关系出现的几个变化。
他说:“第一是中国的民意与过去不一样。经历过北京奥运会、60周年国庆,以及在金融危机中成功‘保八(8%经济增长率)’中国民意出现了高涨的势头,民意对外交决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其次,过去两年里中美关系往平等的方向发展,两国关系内涵出现变化,中国对奥巴马政府的期望值较高,也导致了中国对新一轮美国对台军售案反弹较为强烈。
无独有偶,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一样是强调了金融危机对中国社会心理的影响,政府面对的民意压力,以及中美实力天平的改变。
[ 责任编辑:焦莹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