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29日电 题:对台采购演绎两岸经贸新的“传奇”
新华社记者 吴济海
回首2009年两岸经贸往来,大陆对台采购无疑是最大亮点之一。放在近20年两岸经贸关系的时空中,今年的对台采购更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与前几年以农产品为主要采购对象不同的是,今年的对台采购涵盖了电子、化工、农产品等广泛领域;采购金额更是惊人,初步统计接近150亿美元。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寒流中,大陆订单不仅为台湾经济及时送去了共克时艰的“温暖”,也为两岸经贸交流注入新的内涵,推动两岸经贸关系迈入新阶段。
今年4月,温家宝总理在博鳌亚洲论坛期间提出“推动大陆企业赴台投资”“扩大对台产品采购”等五项重要对台举措。大陆有关方面迅速付诸实施,各种采购团陆续赴台,展开实质性的洽商、采购行动。
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协会半年内组织多批“两岸经贸促进考察团”赴台采购,总计签约金额达54亿美元;大型彩电企业团对台采购近22亿美元;大陆各地也纷纷组团赴台交流并采购,其中江苏团采购逾41亿美元……
对台采购为何在2009年出现“放量飙涨”?大陆经济的稳健增长无疑是其强有力的后盾。特别是大陆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推出的“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拉动内需政策措施,为对台采购提供了源源动力。
与此同时,在两岸经济均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大背景下,两岸同胞需要携手互助、共克时艰。更何况,两岸经济本就有互补性,大陆市场对台湾部分商品具有较大需求……这些因素共同催生了对台采购在2009年的红火。
台湾经济属于典型的外向型、“浅碟形”经济,因此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台湾经济深陷低迷。而如同雪中送炭,大规模的对台采购对台湾经济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提振作用,为台湾经济复苏注入了充沛“暖流”。
以在台湾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电子、面板业为例,受益于大陆扩大内需及扩大对台采购,台湾电子、液晶面板等企业的经营和股价在今年走出了一波亮丽的“大陆概念”行情。
据台湾方面统计,在对台采购的拉升下,台湾面板在大陆面板市场的占有率也已由去年的35%提高至50%,大幅领先韩国。
据测算,大陆家电下乡政策实施4年,可实现家电下乡产品销售4.8亿台,累计拉动消费9200亿元人民币。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副总干事罗怀家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台湾企业很高兴能参与大陆扩大内需的计划,这对台湾企业抵御国际金融危机有重要帮助。
而在经历长达18个月的“蓝色忧郁”后,台湾经济景气信号11月首度回到象征稳定的“绿灯”,工业生产指数等经济指标也均大幅上扬,这是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台湾经济首度出现全面利好。
为两岸产业界牵线搭桥,是大陆扩大对台采购的另一个重要效应。平板业、光伏产业、车辆业……在大陆企业赴台采购的同时,两岸企业建立起了便捷、顺畅的交流渠道。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所所长邓利娟教授表示,加强合作可提升两岸产业整体竞争力,共同开拓两岸内需市场和国际市场,抵御危机。当两岸产业整体实力上升并占有一定市场份额时,就会增加在全球市场的话语权,这将为两岸产业和经济的发展带来持续动力。
两岸经贸关系也乘着对台采购的“东风”,在2009年迈上了新的台阶,演绎了新的“传奇”。
长期以来,在两岸经贸往来中扮演“主角”的是遍布大江南北的广大台商。而翻看今年来大陆对台采购的一张张“豪华订单”,发单的往往是在大陆经济起飞过程中壮大起来的本土企业。联想、海尔、长虹、TCL、中兴等大陆企业,开始在两岸经贸交流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台湾华聚产业共同标准推动基金会董事长陈瑞隆认为,庞大的大陆市场完全可以成为台湾企业建立品牌的有力支撑,“康师傅、统一等品牌,正是靠耕耘大陆市场逐渐成长起来的,大陆民众消费力近年来不断增长,台湾企业以后应更加注重研究和开拓大陆市场。”
要维持经济的稳健发展,必须拥有推动经济长期成长的引擎。此间经济专家认为,2009年两岸经贸往来的实践表明:台湾经济要转变核心竞争力,需要由原先以大陆为“工厂”的发展模式,逐渐调整为以大陆为“市场”,并加快自身产业升级和转型。未来随着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两岸经贸必将进入海阔天空的新天地,为两岸经济互利共赢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给两岸民众带来实实在在、长长久久的利益。
[ 责任编辑:阳艳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