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河北送给台湾的圣诞大礼!”当接过河北经贸大学学生王彬捐献的密封在箱内的造血干细胞时,来自台湾大学附属医院(简称“台大医院”)的医生感激地说,他代表接受捐助的台湾同胞杨先生向王彬表示诚挚的感谢。昨日中午,河北经贸大学大四学生王彬向台湾同胞捐献造血干细胞仪式在北京道培医院举行。之后,造血干细胞将搭乘飞机运往台北,当晚19时,造血干细胞将准时输入正在等待手术的台湾同胞体内,一个濒临死亡边缘的患者命运将从此柳暗花明。
据悉,近年河北省已成功向国内外捐献骨髓62例,其中境外4例,向中国台湾捐献还是首例。
■热心公益事业的大学生
昨日9时,记者来到北京道培医院,躺在病床上的王彬已经开始采集造血干细胞了。他胳膊上插着各种管子,看上去表情轻松。王彬上周五来到北京,进行采集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23日进行了第一次采集,考虑到长途运输,可能路上会有一定的损失,24日进行补充采集。每次采集的时间在3个小时左右。
王彬祖籍安徽淮北,1988年出生,现在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经济专业读大四。年轻的他爱笑,与人聊天不时会发出轻轻的笑声。他向记者介绍了自己捐髓的前前后后。“在学校里我比较热衷参加公益活动,曾经担任学校红十字会的负责人,多次宣传预防艾滋病和白血病知识。”当记者问起作为一个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为什么对医学方面这么感兴趣时,王彬笑着说,“感觉做这些事情比较有意义吧。2008年,我加入了中华骨髓库,签订了承诺书,如果一旦有白血病患者和我配型成功,我将捐献骨髓。没想到,仅仅一年过去,我就和别人配型成功了!要知道,我们学校加入中华骨髓库的有1200多人,目前包括我在内只有3个人配型成功了,几率非常低。”
随同的河北血液中心王燕京说,异基因配型的相合概率在三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之间。“能挽救一个和自己流着相同血液的人的生命,这是一个偶然,也是一种幸运,我义不容辞。”王彬笑说。
■备考间隙向台湾同胞捐髓
据王燕京介绍,王彬做的是外周血采集造血干细胞,在志愿者体内打入动员剂,使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运动到静脉中,从静脉中采集,这种方式是现阶段对捐献志愿者负面影响最小、最安全的一种。这种采集也可以在石家庄做,但因为受捐者来自中国大陆以外地区,需要经过一系列手续,所以只能来北京做。
河北血液中心组织青少年部部长马玉民赶来为王彬送上鲜花,称赞他做了一件有利于两岸交流的大好事。
王彬妈妈也赶到北京看望。她说,儿子报考了研究生,下个月9号就要考试了,在担心儿子身体时,也为儿子的学习捏了一把汗。王彬说,他报考的是兰州大学的区域经济专业。之所以报考这个专业,一方面这个专业跟自己的本科专业相关,另一方面感到中国的区域发展不均衡,希望能通过自己的所学为区域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兰州是西部的重要城市。趁着现在年轻,应该多闯荡闯荡。”王彬说。
■“这是河北送给台湾的圣诞大礼!”
11时刚过,来自台大医院的医生准时来到道培医院,王彬的血液采集也正好结束。
双方签了造血干细胞交接单后,大陆方面将密封在一个小箱子里的造血干细胞交给台湾医生。当王彬走下病床来到台湾医生面前时,那位医生健步上前,紧紧握住王彬的手说:“你就是捐献者吗?我代表台湾的杨先生谢谢您!患者杨先生50多岁了,目前只有骨髓移植一条生路。我们之前没有找到一个相符的配型,连患者的直系亲属都不行,没想到在大陆、在河北能找到成功的配型,非常难得。”他说,尽管目前配型成功几率如此低,但是一些配型成功的人因为没有足够的勇气,最终还是放弃了捐献。“这个小伙子真有勇气。”他不住地说着谢谢,称赞王彬做了一件大善事,功德无量。王彬腼腆地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台湾医生介绍说,现在患者正在台大医院,已经将身体里的骨髓抽干净,血小球数量非常低了。当日17时10分,飞机到台北后,患者将连夜做手术。他拎着手中的小箱子,激动地说:“这是河北送给台湾的圣诞大礼!”
因为要赶飞机,医生不敢多耽搁,办好相关手续后,匆匆离开。望着台湾医生远去的背影,王彬长舒了一口气。
■寄语台湾患者:为活着而战
23日晚,做完第一次造血干细胞采集后,王彬在宾馆给台湾的患者写了一封信。
“在通过了各项血液检测后,确定这一小概率事件就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哪怕距离再远,哪怕素未谋面,我来了,和你一起。“现在准备考研究生,事件紧迫,自己身体曾出现过不适,特别是最近一系列准备工作,身体反应比较激烈。但是,想到你还在命运的最前线和病魔抗争,我就充满勇气,有什么能比‘活着’这个朴素的愿望更能鼓舞人心呢?在这里的几天,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因为我和你一起,为活着而充满激情地战斗。“我的信随着造血干细胞一起到了你那里,希望你能感觉到力量。它在你身体里流淌时,我已感觉到力量。”
这是一封没有署名的信件。王彬说,按照规定,捐献者和受捐者的信息应该互相保密。“现在我只知道患者比我重,140斤。”1.81米的王彬又是一笑。
[责任编辑:阳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