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两岸  >   正文

两岸救捞系统交流合作:架起海上救生的“金桥”

2009年12月16日 08:04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架起两岸海上救生的“金桥”——大陆救捞系统与台湾中华搜救协会交流合作综述

  新华社上海12月15日电(林红梅 浦士达)12月15日,东海海域刮着8级大风,东海救助局的两艘救助船舶“东海救199”轮和“东海救198”轮护航着台新海运有限公司所属的7万吨货轮“TAI PROFIT”轮,从福州前往上海的船厂修理,15日24时将到达目的地。

  “TAI PROFIT”轮船长225米,船宽32.26米,由韩国驶往福州松下港卸货途中,在韩国水域搁浅,船体受损,向大陆东海救助局请求护航。东海救助局局长孙富民说,接获险情后,东海救助局救助指挥值班室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指示在金塘待命的“东海救199”轮和在草屿待命的“东海救198”轮赶往松下港。

  中国航海学会救捞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局长宋家慧表示,这只是两岸海上救助打捞行业展开救生合作,维护海上通航安全的一个例子。近年来,大陆救捞系统与台湾中华搜救协会的交流合作活动日益频繁,为两岸架起了海上救生的“金桥”,救助起240多名鲜活的生命。

  宋家慧说,大陆救捞系统与台湾中华搜救协会之间的救助热线始终保持畅通,及时沟通协调台湾海峡海域水上遇险情况,为有效应急人命救助和抢险打捞奠定了良好基础。通过台湾中华搜救协会与中国航海学会救捞专业委员会、中国潜水打捞行业协会之间搭建的合作平台,两岸携手完成了对台湾海峡遇险船舶、飞机和人员的百余次抢险救助。

  资料显示,近年来,双方在台湾海峡共组织救助活动86次,救助遇险人员240名,救助遇险船舶16艘。如2002年“5·25华航空难”的搜寻与救捞、2006年“DOLLART GAS”轮救助、2007年“TIAN JIN”轮救助,2008年的在金门的“同安”轮的救助,今年8月份台中港外“YUAN ZI”轮救助等。

  宋家慧强调说,尤其是近年来台湾同胞来大陆湄洲妈祖进香朝拜活动增多,东海救助局、东海第一、第二救助飞行队派救助船和飞机在航道港口专门进行护航,确保了香客的安全,得到了海峡两岸民众的好评。

  业务交流广泛是两岸救助打捞合作的另一鲜明特点。宋家慧说,中国航海学会救捞专业委员会与中华搜救协会专门签署了《海峡两岸救助打捞合作意向书》。从2004年开始,中华搜救协会连续五年组织专家学者来大陆参加“中国救捞国际论坛”,大陆救捞系统先后两次组团赴台湾与中华搜救协会共同举办两届海上救助打捞技术研讨会。2009年11月份,双方就大陆救助船舶进入台湾港口的程序达成了共识,在中华搜救协会的协调帮助下,华德海洋工程(香港)有限公司在台北设立了办事处。

  台湾海峡的海上救捞保障能力加强是第三个显著特点。宋家慧介绍,作为承担海上人命救生和应急抢险打捞等职责的大陆救捞系统,为了保障台湾海峡航运安全,重点调整部署了台湾海峡的专业救助船舶、直升机。目前,救助船舶保持8艘,局部海域达到全天候运行、全方位覆盖。从数量上、吨位上和抗风能力上均大大提升,按照动态待命原则,随着季节、航运密度、海难发生规律进行海上动态值班待命,反应速度不断加快。部署在厦门的东海第二救助飞行队的建设也在加紧进行之中。

  宋家慧说,今后双方要继续发挥台湾中华搜救协会和救捞系统之间便捷的沟通渠道优势,力争现场施救力量能够直接建立联系,实时沟通,双方合作模式应由较为单一的人命财产救助模式,逐步拓展为集人命救助、环境救助、财产救助,清障打捞、海洋工程和救捞技术交流等方面的海上综合覆盖型合作模式。

  宋家慧透露,在台湾中华搜救协会的帮助协调下,东海救助局的“东海救113”轮明年将访问台湾基隆、台中、高雄、花莲港口。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两岸新闻 港澳侨新闻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