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福州十一月十五日电 题:构建国际性“海峡城市群” 福建力推两岸合作
中新社记者 罗钦文
在台湾海峡西岸的福建沿海主轴线上,福州、厦门、泉州三个城市圈已然形成,映入眼帘;而海峡东岸的台湾,台北、高雄、台中等城市与之隔海相望,遥相对应。
由是,一如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衍生了“海峡经济区”的构想,闽台城市交流合作共建“海峡城市群”的理念也在两岸深度融合中应运而生。
福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新近出台了一份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具体实施方案。在此项方案中,福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明确提出,加快海峡西岸城市群建设,积极推动两岸城市间交流与合作,逐步形成海峡两岸一体化发展的国际性“海峡城市群”。
这是对两岸城市合作构建“海峡城市群”的清晰表述。实际上,福建付诸实施的《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已突出了两岸城市发展的“整合”理念,强调闽台城市群要融合发展、共同繁荣。
早在二00六年初,国家建设部就将海峡西岸城市群列入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成为全国优先支持发展的八大城镇群之一。二00八年四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批复《海峡西岸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同年十一月,该规划通过专家审查。这是继京津冀城市群之后国家批复的又一区域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
因处于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之间,并与台湾相呼应,海峡西岸城市群的建设备受外界瞩目。《海峡西岸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展望了“海峡城市群”的发展蓝图:海西城市群毗邻台湾的空间区位优势及其作为两岸交流枢纽的战略地位再次凸显,海峡两岸将形成紧密互动的一体化合作区域。
根据规划,福建要形成“一带(沿海城镇密集带)、四轴(西部山区发展轴、北部福武发展轴、中部核心发展轴和南部厦龙发展轴)、双极(福州大都市区和厦泉漳大都市区)、多核(多个区域次中心)”的海西城市群空间结构。同时,形成一条沿海产业集聚带、南北两个现代服务业增长核心区、四大工业基地(福州现代制造业基地、莆田临港重化工业基地、泉州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厦门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战略引导型产业空间布局结构。
伴随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发展壮大中心城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的实施,福建城镇建设规模、范围和地域不断扩大,城镇化加速推进、步入良性轨道,为海西城市群的崛起奠定了良好基础。至二00八年,福建城市总数达到二十二个,小城镇逾六百个;城镇人口近一千八百万人,约占全省人口一半;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逐步成为推进城镇化的主导趋势。
目前,福建加快海西城市群建设,计划到二0一二年福、厦、泉三大中心城市集聚和带动辐射作用更加突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两岸行业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初步形成;到二0二0年,城乡“住有所居”的目标基本实现,海峡西岸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基本形成,闽台两岸交流合作更加密切。
为推动海西城市群的崛起乃至海峡城市群的形成,福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透露,将加强海峡两岸城市交流,建立两岸住房建设、物业管理、房屋中介经纪、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以及建筑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开展闽台建设类人才培养交流合作和科学技术合作,开展职业培训、人才引进、资格认证等试点工作。
福建还将鼓励台商在闽投资设立或以收购、兼并等形式投资建筑业企业;允许和鼓励台湾地区服务提供者在闽以独资形式设立建设工程设计企业,与本省企业以合资经营、合作经营的形式申请建立建筑工程设计企业;引进台湾先进的管理和建筑技术,探索台湾地区已有标准的施工技术、工艺在福建先行先用。
[ 责任编辑:阳艳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