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两岸  >   正文

两岸文化交流好戏连连 用“和谐之声”连接亲情

2009年11月11日 09:37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11月6日,是我们从北京赴台驻点采访的第二天。就在这一天下午,我们要采访三台“戏”,真可谓“好戏连连”啊。

  这三台“戏”中的两场在台北市,一场在台中市。在台北要采访的两场,一场在延平南路的中山堂,一场在中华路的文艺活动中心,都是海峡两岸之间的文化交流项目。中山堂举行的是大陆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台演出记者会,文艺中心举行的是浙江绍剧团来台演出《秋瑾》记者会。两场记者会后,我们又心急如火地赶到台北车站,坐上了南下的高铁去台中。到台中,是为了采访报道在那里举行的第二届海峡两岸合唱节。

  半天里赶三场记者会,虽然有些辛苦,但我们却很兴奋,因为从中真切地感觉到,两岸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多,越来越精彩了。

  两岸交流的频密,当然首先要归功于两岸交通便捷化的实现。

  现在从北京飞台北,只需要2小时40多分钟。而曾几何时,从北京到台北,需绕道香港,再从香港飞台北,舟车劳顿,折腾一天。

  说起坐飞机,想起了一件趣事。5日那天,我们在台北桃园机场取行李的时候,看到一个老汉,他提取的行李居然是一张农家常用的长条板凳。当时,我们觉得很奇怪,这年头,居然还有人长途托运板凳?

  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7日晚上,我们又见到了这张板凳。它,出现在中山堂的“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演出”的舞台上。到这时,我们才明白,这板凳原来是道具。也就是说,大陆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出团队,是和我们同机到达宝岛的。

  中山堂的这场演出可谓精彩绝伦,令人震撼。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金明春等人带来的朝鲜族农乐舞《丰收乐》,以热烈奔放的舞蹈拉开了专场演出的序幕。随后登场的是古琴演奏《流水》,当深沉悠远的琴声从千年古琴汩汩流出时,全场一片静谧,观众陶醉在中华传统艺术的大美之中。

  那条板凳出现在一个叫《太阳圆月亮弯都在天上》的节目中。这个节目是由大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张喜民,带领陕西省渭南市华阴老腔团,用华阴老腔演出的。

  华阴老汉把板凳当乐器,一边用砖头砸板凳,一边唱道:“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太阳圆月亮弯都在天上。”朴实的表演,朴实的歌词,说出的却是寻常的人生道理。

  步出中山堂搭车回住地的时候,出租车司机得知我们来自大陆,没想到居然也用了这个调:“大陆同胞台湾同胞都是同胞,无论这样还是那样就应该是这样,你来我往多走动多交流多走正道。”

  6日晚,我们赶到台中,观看当晚在露天剧场演出的两岸合唱汇演。这台戏本来也应该在台北上演,由于没有租到台北的场馆,只好移到台中来进行。

  “午夜无伴守灯下,春风对面吹,十七八岁未出嫁,见着少年家……”这首台湾闽南语经典歌曲《望春风》,从福建福州市鼓楼区激情广场合唱团团员口中缓缓唱出。

  走进露天剧场,歌声袅袅飘来,心绪为之一动。

  我不禁想起台湾方面承办单位——台北艺术家文教推广基金会执行长郭孟雍的一番话。他说:“两岸人民用歌声把亲情、感情连接起来,用和谐之声加强两岸交流。” 

  这次合唱节,共有来自海峡两岸、港澳地区的16支合唱队伍参赛,加上展演队伍,人数超过千人,是近年来两岸规模最大的合唱文化交流活动。

  由于时间安排上的冲突,我们没有去现场观看绍剧《秋瑾》。但我们能想象得到,这出新编剧必然会得到岛内绍剧爱好者的喜爱。

  两岸交流方兴未艾,“好戏还在后头”!(本报台北11月9日电)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两岸新闻 港澳侨新闻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