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就能完成在这样一幅巨型素烧坯上的手绘,台湾媒体对大师的造诣惊叹不已(中国台湾网 陈宁 摄)
中国台湾网11月5日醴陵消息 作为湖湘的名片,刚刚在台湾结束的“醴陵釉下五彩瓷艺术展”深受台湾同胞的喜爱。首次亮相宝岛就获得如此轰动,使得釉下彩有望成为湘台两地文化艺术交流的新亮点。
世人认知醴陵,多源于醴陵的釉下五彩瓷。这样精致的瓷器背后是如何完成的,带着探究和诸多疑问,两岸媒体联合采访团第二站就来到了久负盛名的醴陵。
所谓醴陵釉下五彩瓷,是将一种传统的绘画艺术呈现在瓷器上,使其作品以独特的风格出现,其特点瓷质细腻,清雅温润,画工精美,别具一格,釉层下五彩缤纷,画面栩栩如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
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釉下五彩瓷烧制工艺十分独特。从在素烧坯上构图、勾线、汾水到罩釉、烧成,每一步看似简单的工序都建立在大量经验的累积。据工作人员介绍,釉下彩烧制采用当今最独特的细瓷生产工艺“三烧”法制成:即第一次用800-900的温度将泥坯烧成素坯;然后用陶瓷颜料在素坯上作画,画毕后上釉,入窑用1380-1400高温进行二次烧制;出窑后对其校型、洁面,再次入窑用高温炼出。
虽然无法亲身参与釉下五彩瓷烧制的全过程,但是台湾媒体朋友们还是享受了格外的待遇,尝试了泥坯形状的制作。来自台湾中时集团的记者小齐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转盘上细细的泥坯随着他手指间的力度改变着姿态。在享受与泥坯融为一体的乐趣同时,他也坦言,这项工作看着容易,实际操作却很不好把握。对于大师们设计的那些造型别致、工艺繁琐的瓷器,他表示由衷的佩服。(记者 陈宁)
传说中的汾水工艺,毛笔尖是不能碰到素烧坯的,全靠笔尖的液体带动颜料(中国台湾网 陈宁 摄)
台湾记者在师傅的指导下,亲自感受制作工艺的难度(中国台湾网 陈宁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