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两岸  >   正文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将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

2009年10月27日 10:08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新华网成都10月26日电(记者李寒芳 苑坚)随着两岸商谈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提上日程,此间两岸专家学者表示,协议将最大限度地实现两岸优势互补,追求互利双赢,并不会对台湾部分产业造成严重冲击,不会使台湾薪资水平下降,更不会使台湾成为大陆经济的附庸。

  由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与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共同举办的2009年度两岸关系研讨会26日在四川成都举行。研讨会期间两岸专家学者提出了上述观点。

  台湾一些反对签署协议的人士称,台湾目前对大陆仍有2000多项产品禁止或限制进口。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缔结生效后,解禁这部分产品足以让台湾相关产业受到相当冲击。

  “事实上,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属于架构性协议,而非一步到位、要求立即全面开放市场的自由贸易协议。”对外经贸大学大陆WTO研究院院长张汉林说,两岸缔结协议时会充分考虑到台湾相关弱势产业的承受力。

  据台湾大学工商管理学系暨商学研究所教授江炯聪评估,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预计将提升台湾GDP约1.7个百分点,社会福利约增加77亿美元,企业产值年增加超过280亿美元。

  针对协议会否导致台湾平均薪资呈现负增长或成长停滞的问题,张汉林表示:“台湾与大陆的人力资源存在较大差异,不可能因此就让台湾薪资趋近大陆水平。”他说,台湾近十年经济成长居“四小龙”之末,自然薪资成长也呈现停滞。这些状况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台湾采取封闭政策,禁止大陆货物和资金进入,限制了台湾的经济发展。

  江炯聪教授说,洽签协议后,台湾就业机会将因此增加26.3万人,降低失业率2.6%。

  “担心成为大陆经济附庸”也是岛内一些人士的反对理由。“这种看法是没有道理的。”台湾烟酒有限公司董事长韦伯韬说,大陆与东盟“10+3”明年就将实施,台湾是以出口导向的经济体,如果未能加入东亚自由贸易区,台湾的产品将比其他地区制造的产品贵上许多,台湾竞争力将面临严重冲击。

  张汉林表示,台湾可以利用两岸经济合作框架下的市场准入和贸易自由化的契机,更充分运用台湾的先进技术及经验,进一步嵌入到大陆产业的链条,强化两岸产业分工,这将有利于台湾产业升级换代和竞争力的提升。

  为期两天的本次研讨会主题为“促进两岸产业与经济交流合作”,共有160余位两岸产业界人士和专家学者与会。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两岸新闻 台湾新闻 港澳侨新闻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