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政策,拓展对台文化交流,加快对台文化合作先行区建设,促进海峡两岸在更多领域、更多方面的合作共赢,是当前海西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要找准海西文化杠杆支点。海西文化建设要打“文化牌”,就要增强武夷山、闽西南土楼、鼓浪屿等景区对两岸游客的吸引力,拓展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两岸共同文化内涵。要特别重视能够持续推动福建发展的地方特色文化建设,将海西文化软实力提升汇聚,持续推动经营。同时,要施展文化魅力,打造节庆品牌。目前,福建可以持续推动的节庆活动有海西文化博览会、海峡历史人物文化节、海峡图书博览会、海峡茶文化节等。在举办这些节庆活动中,要注重挖掘传统民俗风味,并结合地方特有的人文资源与文化资产,促进地方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鼓励企业赞助文化艺术,发展品牌文化,做好节庆产品深度开发。
务实推动对台文化合作先行区建设,要做到立体思维,促进闽台多方面的交流合作。
深化学术领域合作。成立“闽客文化”研究会,推进闽台高校之间建立高新技术项目交流与合作,赴台开展项目交流、学术交流、讲学和科研合作,邀请台湾高校知名学者前来开展学术交流和研究,合作举办学术研讨会等。
深化艺术戏曲团体合作。组织两岸歌仔戏、梨园戏、高甲戏、木偶戏等剧团互演,鼓励两岸演职人员开展各种交流,两岸艺术戏曲学校合作办学、设置培养闽南戏曲人才的“实验班”等。
开展信仰文化交流。开展多种形式的民间信仰交流活动,强化民间信仰这一台湾民众与祖籍地之间重要的感情纽带。通过定期举办民间信仰文化相关研讨会,厚植福建祖籍地文化根基。组织两岸民俗交流团互访,鼓励有影响的宫庙与台湾地区的宫庙联谊结缘,拓宽交流渠道。
深化出版领域合作。继续以全国书市、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为平台,推动两岸出版界交流。加强闽台出版机构合作,以共同开发闽台出版合作项目、推动闽台版权贸易、增进闽台出版界专业交流和多渠道图书销售等为重点,将闽台出版交流与合作推到更高层次,并适时就大陆书籍入台展开对话。
深化影视戏剧产业合作。适时组织闽台互演或创造两岸同台演出的机会。促进闽台影视戏剧编创人员合作,共同挖掘闽台两地具有生命力的原始素材,共同创作脚本,深化产业交流。
深化新闻资讯合作。开放台湾记者驻点福建。推动与台湾报纸合作,共同打造两岸民众共享的阅读平台。制作宣传闽南民俗民风、人文地理、两岸乡情、台商故事的纪录片,与台媒合作直播。丰富闽南语电视频道内容,力求建设成传承闽南文化、传递乡音乡情乡讯的资讯平台。
深化闽台宗亲联谊。加强对台湾中上层人士在闽祖籍地的宗祠祖墓修缮、道路建设和环境整治。复制闽台族谱对接成果展版入台巡回展出。建立健全闽台民间族谱网站,方便台胞回乡寻根谒祖。推动闽台族谱对接和联展,推动福建宗亲会等民间团体赴台交流。
深化教育工作合作。建立“闽台教育融合先行区”,建设两岸学术会议中心、两岸教育展览中心。建立台湾大学生大陆创业基地、台湾青少年闽南文化旅游基地、闽台合作办学基地、台商子女大陆就学基地。继续开展海峡两岸台胞青年夏令营等活动。通过举办两岸教育博览会等活动,交流两岸教育培养模式、教育改革经验等,相互借鉴。
深化基层组织、社团合作。推动两岸友好城市、友好乡村、友好港口结对联谊交流。两岸共组社团,如建立闽台旅游同业公会、两岸妈祖文化研究会、两岸校友会、两岸歌仔戏研究会、台湾海峡海上搜救联盟、两岸报业联合会等。
深化展示窗口单位合作。加强福建对台交流窗口建设。推进移动博物馆赴台举办涉台文物专题展。争取闽台缘博物馆与台湾的博物馆结对,福建文庙与台南孔庙等结对。加大对漳州灯谜艺术馆、东山寡妇村展览馆、东山关帝庙、南戏博物馆、泉州博物馆、闽台缘博物馆等平台的建设。 (作者为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教授)
[ 责任编辑:阳艳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