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霁翔(左)与黄光男交换礼物。姚小敏摄
建筑是用石头写成的史书。这些散落在宝岛各处的建筑古迹,传递了什么样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密码呢?11月25日至26日,“第一届海峡两岸南系古建艺术研讨会”在台北举行。中华文物交流协会会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率领20名大陆专家学者访问团专程与会。
历史留下的痕迹
南系建筑,乃相对于“北系”而言。北系建筑系统主要指大陆北方建筑体系,如华北古建,其影响范围及于日、韩;南系建筑系统,则以闽越建筑体系为主,流传范围播及金门、马祖、澎湖、台湾本岛及南洋一带。
此次研讨会的主办者、台湾艺术大学校长黄光男说,台海历经数百年的大陆移民潮,在移民传布的路线上,充满了古泉州、漳州、潮汕等原乡古民居。这些都是历史留下的痕迹。
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也是此次研讨会主办者之一,谈及举办研讨会的缘起,董事长沈庆京说,两岸南系古建筑与装饰其上的工艺美术,繁复而精美,是世界上难得的建筑艺术瑰宝。但是,因这些古建多采木材结构,加上气候潮湿多雨及城市发展等的影响,近年来面临危急存亡之际,亟待两岸学术界、实务界更密切的互动,共同研究,共同维护,共同以经验和学术能力保存老祖宗遗留的丰富遗产。
研讨会上,两岸专家学者就古村落调查、古建名词汇编、古建建筑形制、故宫及民居古建维修、匠师口诀传承、传统吉祥图案运用和地震区域内古建保护等专题,进行深入探讨。单霁翔在研讨会上以“中国文物建筑保护中的‘不改变文物原状’”为题发表了专题演讲。
专家指出,台湾的传统古建筑,多是数百年来随大陆闽越移民跨海而来。最初无论是形制、工匠、工料都从故乡运来,因此处处与大陆原乡大同小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渡海先民因应本地环境、民俗及气候等特性,在传统中不断学习与发展,逐渐丰富了原有的南系传统建筑的工艺风貌。
盼两岸故宫办联展
此次研讨会,令人关注的还不只是研讨会本身。
11月23日,应沈春池文教基金会邀请,单霁翔率领大陆专家学者访问团一行20人抵台访问,这是十几年来,大陆文物界来台层级最高、规模最大的访问团。
访问期间,单霁翔一行除了出席“两岸南系古建艺术研讨会”,还将参观考察岛内的博物馆建设、古迹及遗址保护等。
抵台第二天,单霁翔一行即参访台北故宫博物院。拜会院长周功鑫时,单霁翔表示,希望两岸的故宫加强学术交流,互相借鉴,也期待台北故宫博物院创造更多的成功经验,可以让全世界的博物馆分享。周功鑫说,台湾明年将开放大陆学生来台求学,希望有更多大陆学生来台进行博物馆方面的学习和研究,促进两岸在这一领域的相互交流与借鉴。
那么,台北故宫有没有可能到大陆办展览呢?
单霁翔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这是个很敏感的话题。我和周院长没有谈及。但是,我们谈到两岸故宫联合办展的问题。
单霁翔说,北京故宫可以先来台北,举办两地故宫联合展览。至于如何推动此事,我建议,第一,先从研讨会开始,比如,就两岸故宫收藏的同一类型文物进行学术研讨,不一定有实物,旨在让两岸故宫加强沟通交流;第二,两岸故宫可合办专题展览,如三希堂法帖展览,一定很轰动,这样由小到大,逐渐做起来。
支持两岸联合考古
单霁翔一行的访问行程丰富而紧凑。11月26日,单霁翔连续参观了“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十三行遗址等等。
谈及感受,单霁翔表示,我是第一次来台湾。以前对“史语所”、十三行遗址都有一些了解,但是,看过以后,最突出的感受是,两岸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加强合作的空间非常广阔。
单霁翔说,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在“史语所”遇到一个专家,研究羌族的,他已经去过四川几十次,那些羌族村寨的百姓对他都很熟。
最近,“史语所”的殷墟研究专家受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邀请,赴河南安阳参加殷墟考古发掘80周年纪念活动。这是海峡两岸最权威的殷墟研究机构首次公开进行学术对话。
记者问,台湾专家还能回到殷墟考古吗?单霁翔表示,两岸联合进行考古调查与研究没有任何问题。
殷墟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参照点。虽然殷墟已经发掘了80年,但仍只呈现了冰山一角。共同破解殷墟“谜题”、探寻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悠远脉络,是两岸学者共同的责任。(本报台北11月27日电 记者 姚小敏 孙立极)
[ 责任编辑:阳艳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