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两岸  >   正文

两岸琴声 雅韵长安—终南书院两岸古琴名家雅集侧记

2008年10月06日 10:29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中新社西安十月五日电 题:两岸琴声 雅韵长安——终南书院两岸古琴名家雅集侧记

  中新社记者 冽玮

  两千多年前,一曲《高山流水》,令俞伯牙与钟子期知音相许、流芳千古。十月五日晚间,在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西安唐代小雁塔脚下,一曲幽远深沉又带着空灵的《秋塞吟》,拉开了“终南书院两岸古琴名家雅集”的序幕。

  古琴,又称“七弦琴”,是中国民族器乐中最有代表性的乐器之一,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士无故不撤琴瑟”。古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被称为“文人音乐”,名列“琴棋书画”之首。二00三年,中国古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这标志着古琴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珍贵的民族音乐文化价值得到了世界的公认。

  台湾古琴演奏家李孔元,一位风度优雅的谦谦君子,身着深蓝唐装,慢步徐行,气定神闲。近距离观赏其琴姿,手势收放自如、柔韧无比,琴韵深远、不喧不闹。在古琴界,曾以“珠圆玉润,灵动畅达”、“炉火纯青,妙造自然”来形容他的琴音。他的触弦音色,会随着乐曲意境而灵活地转换,音乐表情丰富而精致,乐曲意境和感情的传达,尤其深刻而精准。

  据介绍,李孔元先生自少研习书画,学习金石篆刻,研读中国书画史专著。大学期间,师事容天圻先生研习琴学与古琴操弹,兼治中国音乐学与诗、词、曲音乐。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广古琴的演奏和普及。

  抚琴伊始,先予告白,这首《秋塞吟》是由李先生自己打谱,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细细整理,古琴则用的是传统蚕丝弦,意欲表达出中国古琴所蕴藏的深厚内涵。一曲奏罢,空灵、澹远,令观众如痴如醉。而来自天津的张子盛和陕西的刘志刚的琴箫合奏《良宵引》,则把观众带入了另一种深邃、含蓄的境界。

  在西安博物院供职的孙女士告诉记者,与其说古琴是一种乐器,毋宁说是一种文化。但古琴文化从来都是小众的事情,白居易就其诗作《废琴》里面感叹过: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不辞为君弹,纵弹人不听。唐代诗人.刘长卿也在《听弹琴》当中描述古琴遭遇冷落:“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来自两岸的古琴家在交谈中纷纷表示,在提倡快节奏的时代,有些古琴唱片因为销量很少的原因永远不会再版了,而在网络上可供下载的古琴录音也很少,影响了人们正确传承中国珍贵的音乐文化遗产。通过历代流传有序的文字,可以看到孔子的儒家思想体系,但却只能从文字中去想象孔子演奏古琴。在现代社会多元化的今天,没有传播的载体和介质所导致的失传,比比皆是。希望不仅要保护前人留下的琴和琴谱,更重要的是保护现存的琴派及传承人。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