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两岸  >   正文

华夏文化纽带工程负责人:沟通理念升华两岸情感

2008年08月19日 10:09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执行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李靖(资料图片)

  中国台湾网8月19日北京消息 “两岸同胞在奥运会上的相融相合,是中华民族展现整体力量、展现团结合力精神的最好时机。”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执行委员会李靖副主任说。他此次前来参加海峡两岸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共同建设中华和平龙的活动,活动由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与台湾中华文化艺术基金会共同发起。李靖副主任向我们阐述了活动主题龙文化的精神内涵,强调了两岸间理念认同的重要意义。

  龙文化的精神内涵是“和谐共生,团结合力”

  谈到“海峡两岸共建中华和平龙”活动的发起过程,李靖副主任介绍说,2006年,华夏文化纽带工程开始进行两个迎接奥运的大型文化公益项目。一是在北京密云县建设中国印摩崖石刻,这一项目已在今年7月13日即北京申奥成功7周年之际落成;二是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筹建中华和平龙。

  李靖副主任说,作为一件实体文化标志,中华和平龙要通过这项工程,获得海峡两岸同胞和海外华人对中华龙文化的高度认同。中国人一直自称是龙的传人,但龙的内涵和意蕴到底是什么呢?华夏文化纽带工程提出,龙文化的精神内涵可概括为“和谐共生,团结合力”,它主要从两个基本事实得到证明。第一,龙的形象是诸种动物图腾的合成:角是鹿、鬃是马、鳞是鱼、爪是鸡、嘴是猪等等。这说明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大家把各自崇拜的图腾合成到了龙的身上,使龙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象征。第二,龙文化在民俗民风中最重要的体现是舞龙和赛龙舟,其特点是个人在集体竞技中既不能超前也不能滞后,个人要把力量完全融合到集体当中才能胜利。“和谐共生,团结合力”的精神内涵即由此提炼而出。

  “我们自己首先要在龙的文化内涵上取得一个共识,才能消除海外对龙文化的误解,比如有外国人觉得龙有着青面獠牙,从而认为中国人也好斗等等。”李副主任说,这次活动希望通过几轮征评,宣扬龙文化理念,能够和台湾同胞、海外华人达成一个共同认同的龙形象,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形象的,并在其中融入时代元素。2007年7月,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开始设计工作,2007年9月向全球发出了征集公告。2008年3月,台湾中华文化艺术基金会的蔡建郎先生主动提出台湾中华文化艺术基金会愿意介入和参与中华和平龙的建设活动,在台湾进行宣传和征集作品。2008年5月,“海峡两岸共建中华和平龙”活动正式展开。

  理念上的深播细耕,成为两岸同胞感情交流的精神提升

  李靖副主任说,两岸在中华龙文化的理念上早有共识。“和谐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蔡建郎先生曾经到北京与我会谈,双方一致认为,海峡两岸同胞的和谐相处,除了观光、旅游、周末包机这种实际接触与感情交流外,还应该有理念上的共识。这次陈振盛先生一行来京,我们将共同发表第二次征集公告,会突出强调这个主题,为两岸同胞在日常生活和感情接触中提供理念支持。”

  李副主任坦言,这次中华龙文化的作品征集有一定难度,因为要用艺术形象来反映抽象理念。台湾方面专门请南投县文化局局长陈振盛先生亲自带领队伍进行中华和平龙的创作。目前由他将台湾方面的作品综合成三件,在今天的共建仪式上与大陆的作品同台展示。

  第一件是雕塑作品,寓意是传说当中中华民族人首龙身的始祖伏羲和女娲,两人共同孕育了无数的龙子龙孙,中华民族形成了万世一系、多元一体的龙的大家庭。“作品内涵丰富,立意深刻,体现了两岸同根同祖的思想。”目睹过作品照片的李副主任评价道。第二件作品是一首中华和平龙的主题歌,名字叫“遥望龙的故乡”,寓意龙的故乡在大陆,来自大陆的先民开垦了台湾。这首歌的精神和雕塑作品相一致:海峡两岸同根一系,都是龙的传人。陈振盛先生一行将现场表演这首主题歌,其中四名演唱者是台湾少数民族。大陆方面也有一首主题歌“中华巨龙飞起来”。台湾的主题歌将与大陆的主题歌进行一场PK。第三件是一幅书法作品。

  据李副主任介绍,两岸这次展示的作品将共同放在人民网上,接纳全球的意见进行修改,同时将继续征集作品,以求达到更完美的共识。初步计划年底评选综合成一件大家都能够认同的象征物,并争取在明年新中国建国六十周年前将作品落成。

  而在整个过程中,台湾方面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他们不断地听取台湾同胞的意见,甚至要征集更多的作品。李副主任强调,这是两岸一次达成共识的过程,是一次精神层面的操作,是一场理念上的深播细耕。而这样的精耕细作,为两岸同胞在今后的感情交流和直接接触中提供了深厚的思想基础。(贺晨曦)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杨云涛 ]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