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两岸  >   正文

传统戏曲乱弹戏成“活标本” 再续两岸戏曲渊源

2008年03月12日 09:05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中新社屏南三月十一日电 题:乱弹戏“活标本”再续两岸戏曲渊源

  作者 郑长灵

  “吃肉吃三层,看戏看乱弹。”这句台湾俗语,说的是在台湾,肉类以五花肉最为美味,而戏曲则以乱弹戏最好看。乱弹戏,曾是台湾民间最为盛行之传统戏曲。

 
  清朝中期开始二百多年来,乱弹戏响彻台湾。无论节令庙会或婚丧喜庆,激烈喧腾的乱弹乐曲总是成为台湾舞台重要的背景音乐。“台湾之剧,一曰乱弹;传自江南,故曰正音。其所唱者,大都二簧西皮,间有昆腔。今则日少,非独演者无人,知音亦不易也……”从《台湾通史.风俗志》的记载就可知道乱弹戏在台湾的地位,及台湾与大陆的戏曲渊源。

  乱弹戏又被称为戏苑怪味果。抗战时期,大陆许多戏班相继解体,繁盛一时的乱弹戏也濒于灭亡。而福建屏南县寿山乡的寿山村里,却至今还有一支乱弹吹唱班,偶有演出活动,保留着原始形态的乱弹腔,成为研究清代乱弹戏的“活标本”。

  屏南县地方戏研究办公室主任李朱生介绍,花部乱弹戏在海峡两岸都是深受人民群众喜欢的戏曲。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这一连接海峡两岸的民间戏曲瑰宝,二000年初屏南成立了抢救地方戏曲领导小组。

  “及时挖掘老艺人的记忆宝库,将是抢救寿山乱弹戏的首要任务。”李朱生说。目前,屏南已经对当地的十一个乡镇一百五十多个行政村进行调查,共调查落实乱弹戏二十多个班社,四百多位艺人,并完成乱弹戏音乐唱腔和表演艺术的抢救和整理。同时,整理出乱弹戏录音录像资料光盘六盘、十多个小时。

  然而,在乱弹戏的传承过程中,后台音乐这一传承链条相当薄弱。乱弹戏最常用的是横笛,而如今在寿山,吹横笛的老艺人已是六十多岁,尚未找到传承人。演奏京胡、二胡的老艺人苏子明,都快八十岁了,也尚无弟子。乱弹戏后台音乐人才极为匮乏。

  去年五月九日,屏南在寿山成立“屏南乱弹戏培训基地”。利用节假日在寿山村培训八至十四岁的中小学男女学生,学员达到七十多人次。这些人当中阮李凤、韩美霞等二十二人已能参加各种演出,算是寿山乱弹戏的第八代弟子了。这让人看到了乱弹戏这一古老剧种重放光芒的希望。

  而第八代弟子中,目前还没有一人研习后台音乐,演出时仍要依靠第五代、第六代老艺人伴奏,这不得不让人担忧:原汁原味的寿山乱弹音乐,是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悄然流逝?

  李朱生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有一天寿山乱弹戏班能到台湾演出,再续海峡两岸的戏曲情缘。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