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两岸  >   正文

第十一届海峡两岸旅行业联谊会侧记

2008年02月27日 09:23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桂林的魅力真不小

  2月25日,来自祖国大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旅游协会、旅行社代表近 600人,以及来自宝岛台湾的旅行社代表约 300人欢聚桂林。联谊会成了大家了解桂林的难得机会。

  来自台湾的旅行商陈良杰每年都要组织不少的台湾游客到桂林来,但这是他自己第一次来桂林。亲身体验之下,他感觉桂林山水比原先提供给游客的宣传资料上所写的还要美。在他眼里,桂林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很融洽、很和谐。他在街上转了一下,亲切之感油然而生,有回到家中的温馨感觉。他说,回去以后对游客推介桂林旅游时,底气更足了。

  台中童综合医院的童俊荣对桂林山水很是着迷,他说联谊会后还要轻松地旅游,好好地了解桂林。

  在参加海峡两岸联谊会商讨合作开发旅游产品的同时,台湾同胞还十分关注桂林的灾情。在了解了桂林市的受灾情况后,台北市旅行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姚大光当即向桂林红十字会捐款 1万元人民币。“钱不多,这代表了我对灾区人民的一点心意。”姚大光说。

  宣传资料供不应求

  发名片、接名片,发资料、接资料,来自台中童综合医院的童俊荣在 2月 26日上午举行的联谊会业务洽谈交流会上,为推介医院的观光医疗业务忙得手发热、发酸。

  他是第一次参加联谊会,当天上午准备的 100多份宣传资料,不到两个小时就告罄,下午特意多准备了一些。“洽谈业务很重要,见见老朋友、结识新朋友也是很重要的。”他一边笑脸迎接来咨询的人,一边告诉记者。去年在台北旅交会上,他认识了宁夏旅游界的一位人士,碰巧在此次联谊会上又见面了,感觉分外亲切。这次他还结识了不少新朋友,大家一起探讨旅游业的发展,相互学习,其乐融融。

  像童俊荣先生一样,海峡两岸的旅游业人士都在不停忙碌着,业务洽谈交流会热闹非凡。这是一次朋友的聚会、一次友谊的合奏,也是旅游发展思路的一次交流碰撞。

  台北豪鹏旅行社有限公司董事长林诚的宣传很有特色,他自己充当主持人,一路行一路讲,介绍旅游线路,并制成光盘,在联谊会上用笔记本电脑播放。他说,这比纸质的宣传资料更直观、更形象,更能打动人。他还随身携带着摄像机,准备把桂林的美景拍下来,回去给台湾游客介绍。

  会场里,芦笛景区管理处也在做宣传,有“国宾洞”之称的芦笛岩吸引了不少旅行商的眼光。

  40多家媒体聚焦联谊会

  在联谊会上,聚光灯都对准海峡两岸的旅游业者。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因为他们是这场盛会的主角。新闻中心也是不能被遗忘的角落:拿着采访本、话筒和聚光灯的“老记们”,他们在会场上奔走如飞、奋笔疾书的身影,成了会议的另一道风景线。

  据旅游部门介绍,为了尽快把联谊会的信息传播出去,新闻中心准备了15台电脑,记者可以免费畅通地上网发稿、传输信号,里面还提供了打印、复印、传真服务。中国移动公司在新闻中心旁边设立了手机免费充电服务,他们的通讯应急保障车也保障了信号的稳定。这里还有网络视频电视直播,记者在新闻中心就能了解到主会场的实况。这个温馨的环境被记者亲切地称为“记者之家”。

  采访报道此次联谊会的媒体有中央、自治区、市属媒体及台湾媒体共41家90多名记者。每个记者都有相同的感受,那就是忙。为了报道好联谊会,中国新闻社十分重视,特意派了4名记者采访。中国改革报驻广西记者站副站长莫绍嘉也在高强度地工作,每天发稿两篇。老家是桂林的他告诉记者:为联谊会、为家乡宣传,我们义不容辞。

  《桂林日报》好抢手

  联谊会还发生了这样一段插曲:2月24日,为了更好地展现桂林、台湾两地的旅游情况,《桂林日报》特意用两个整版的篇幅浓墨重彩地介绍桂林旅游资源和台湾旅游资源,报纸被赠送给参见加联谊会的客人。就在联谊会开幕当天,很多客人追着工作人员索要这份报纸,说报纸不够。

  “我们觉得很奇怪,原定每人赠送一份的报纸怎么会不够呢?经核实才发现,原来很多客人看到版面漂亮的报纸后,纷纷收起来准备带回去作个纪念。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特意增加了近100份报纸,这才满足了客人的需要。”联谊会组织部门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本报记者陈尤英 韦鸣飞)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