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两岸  >   正文

龙应台称文教攸关台未来发展 吁推两岸文化交流

2008年01月02日 13:54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中新网1月2日电 台湾文化界知名人士龙应台今天在台湾“中时电子报”上发文,提出文化和教育是台湾未来发展的关键,呼吁2008参选人重视文化和教育,当选后承认大陆学历,同时开放并鼓励大陆学生来台就读;以文化西进,全力推动两岸文化交流。

  文章认为,2005到2008年之间台湾当局编列总预算的明显趋势是:社会福利、经济发展、教育、科学、文化的预算或持平或萎缩,而“外交”和“国防”的预算在增加中。最突出的是在2008年,交给当局的每一百块(新台币,下同)钱里面有二十块是拿去买武器、扩军备的,只有不到十二块用来发展经济,十一块半放在教育,五块多钱发展科学,一块三毛钱分给文化发展。

  二○○八,台湾的军备投资是教育投资的两倍,是科学投资的四倍,是文化投资的二十倍。这样的蓝图,是对台湾未来的想象吗?这样的发展,符合候选人的治“国”愿景吗?

  文章说,台湾最大宗的优势,是人民的素质。全球竞争力排名中,台湾名列第十四。察看细节,台湾在机构部门、基础建设、效率和市场、劳力各方面成绩都输,但是在教育的指标上却是亚洲第一名。是教育,撑起了台湾的全球竞争力。

  这些高教育水平的人民, 转而创造了华人世界最蓬勃的公民社会。因为公民社会成形,这些高教育水平的人民,也开启了华人世界的新文化风景。云门舞集把楚辞的美学带到纽约;优剧场把禅宗的境界传到马德里;朱铭把“太极”的力感和美感带到巴黎。邓丽君的歌、席慕容的诗,蔡琴的唱,在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纪初春风似地吹进大陆。侯孝贤的电影是无数华人青年的艺术启蒙。白先勇力挽狂澜,造成了昆曲的复苏。

  是因为有这样的环境,才会出现像邓有立这样的人,把妈祖做成动画光盘,送到美国的大卖场去销售。是因为有这样的环境,才会出现诚品书店,心灵灯塔般地召唤成千上万华文世界的读书人流连台北。是因为有这样的环境,才会出现圣严、证严这样的人物,把传统佛家的信仰转化为现代的、全球的、既草根又企业的行动。

  教育水平、人民素质、公民社会、艺文创新,综合起来,就是文化。是的,文化才是台湾的关键实力。

  文章表示,据说,陈水扁在两度竞选时都曾经许诺:第一,提升“文建会”为“文化部”,而且使之成为“政府”首席“部”。第二,“文化部”的年度预算要从0.38%提高到2%。这个竞选承诺,算是彻底落空了。“文化部”的组织草案,还在某个抽屉里。“文建会”的预算比例,则不进反退。
  文章向各党2008参选人呼吁终止“金钱外交”。不再以“机密”“外交”预算去进行收买贿赂,“国际援助”的预算用在真实的人道救援上,而非以“救援”为名,政治交易为实。“国际合作”的预算用在真实的合作上,而非酬庸外国政要或为“国”内人物摆阔。

  文章还呼吁,承认大陆学历,同时开放并鼓励大陆学生来台就读。目前不承认大陆学历的作法,既不能解决台湾本身的高教问题,阻断了人才的回流,更放弃了岛内可能非常需要的大陆人才,最后伤害的是台湾自己。

  以文化大胆西进,争取杠杆地位,放开手,拆除障碍,全力推动两岸文化交流。除了民间本来就在进行的种种艺术学术交流之外,大刀阔斧提升交流的深度与广度,譬如:

  ──发起“华文大辞典”编撰。可以由民间主导,组成跨地域委员会,涵盖所有华文地区,进行大辞典的编撰。两岸分治六十年,语言及文化意涵颇有差异,“大辞典”的共同编撰,除了辞典本身的学术和实用价值之外,更大的意义在于,透过文化的平台,两岸的政府和民间可以超越政治纷争,深度沟通。

  ──全面开放,积极交流。促成两岸媒体相互驻点采访的正常化,支持各级学校与大陆学校交换交流。鼓励民间基金会深入大陆,在大陆设点工作,或扶贫济弱,或讲学启蒙、或培育人才、激发创意。尽量扩大接触面。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