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两岸  >   正文

台湾“神农”看上海 两岸农业合作“钱景”佳

2007年12月17日 07:57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中新社上海十二月十六日电 题:台湾“神农”看上海 两岸农业合作“钱景”佳

  中新社记者 许晓青

  “一颗小小的梅子,在台湾能做出五花八门上百种加工产品,或许这对上海农民会有启发”,“台湾开办休闲农庄经验丰富,与大陆时兴的‘农家乐’或有异曲同工之妙”……

  两岸农业合作“钱景”究竟如何?应台盟上海市委之邀,自台湾南部屏东、云林等地专程前来上海考察的多位产销班负责人、基层农业能手,今天在此间现身“说法”。他们中的一些人还是台湾历届“神农奖”获得者。

  “沪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研讨会”今天在已成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的上海奉贤举行。来自台湾的“神农”代表向大陆同行推介产销经验。他们还表示,有兴趣、且看好两岸农业领域的实质性合作。

  台湾“神农奖”一九九八年获得者、云林县西螺镇蔬菜产销班长程裕诚成为现场的“明星”。他用电脑演示图,向两岸农业界人士介绍了西螺产销班让“小农变大农,佃农变成‘电农’”的现代化农业管理模式,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年仅三十五岁的程裕诚在九年前获得“神农奖”,是宝岛首屈一指的农业青年才俊。初到上海的他对记者感慨,非常希望多走走、多看看,了解上海的农业发展现况,也尝试挖掘未来云林特色农产品“登陆”的各种可能性。

  程裕诚设想,如能利用台湾与大陆的气候差异,在冬、夏两季,分别在台湾和上海种植时令蔬菜,进而同时避免了台湾夏季过热和大陆冬季过冷不适蔬菜生长的遗憾,可谓“扬长避短”、两全其美。

  二00五年台湾“神农奖”杰出农民称号获得者陈文懃是屏东县竹田乡花卉产销班班长。他对记者坦言,考察大陆数次,发现目前上海的花卉保鲜技术与台湾仍有一定差距。

  陈文懃希望,有朝一日蕴涵高新科技的台湾花卉保鲜、包装技术,能真正移植到大陆,到时上海不仅能成为台湾特色花卉的消费大市场,而且可能成为行销台湾花卉的“中转站”。

  “如今上海培育的蝴蝶兰,其园艺技术的渊源都来自台湾”,研讨会上,上海市农委副主任严胜雄证实,从上海的角度看,两岸农业合作空间仍非常巨大。她认为,除传统的稻米、果蔬、花卉种植外,台湾农民未来不仅可以在上海的鱼虾蟹水产养殖业开拓新商机,在台湾非常成功的休闲农庄还可与上海的“农家乐”正式对接,实现两岸双赢。

  最新统计显示,台湾客商投资上海农业和农产品加工项目已有一百六十七个,合同金额达三点零七亿美元。

  与会的多位台湾农业专家及民间人士还表示,台湾基层农民“登陆”谋求发展,还期待大陆提供相关的资金保障和政策扶持等。

  “台湾农民一直很努力,希望点‘食’成金”,“神农”程裕诚期待:贴有自己产销班品牌“西螺美”的生菜、花菜,不久就能登上大陆食客的餐桌。完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