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两岸  >   正文

“情根深种” 新闻老照片见证沪台交流二十年

2007年12月12日 09:32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十二月十一日,“跨越海峡·情系浦江——沪台交流二十年影像展”在上海揭幕。影像展展示一九八七年两岸恢复民间交流交往以来近五百幅珍贵的新闻图片、若干影像资料及实物,由上海市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等主办,新华社上海分社、中新社上海分社等协办。图为国台办新闻局副局长、发言人范丽青(前中)在开幕式上致辞。 中新社发 许晓青 摄

  中新社上海十二月十一日电 题:上海与台湾:见证不平凡的二十年

  中新社记者 许晓青

  二十年,转眼一瞬间。近五百幅新闻老照片,今天在上海揭开神秘面纱,一帧帧经典画面,定格在上海与台湾恢复民间交流交往二十年的路途中。当年新闻画面中的两岸人物,也纷纷从画中走出,诉说各自的两岸情缘。

  在“跨越海峡·情系浦江——沪台交流二十年影像展”启幕之际,上海市台办主任杨建荣披露,二十年间,沪台两地文教等交流多达一万五千余次,其中在台交流就接近上万次。截至目前统计,台商在上海投资企业,包括第三地转投资企业,已达六千八百四十九家,合同台资高达一百八十二点七亿美元。

  “情根深种”

  “上海与台湾再续前缘,不仅可以从一九八七年台湾开放老兵回乡探亲算起,其实,早在一九七九年,全国人大《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之后,就已经开始”,一位台湾“老上海”在参观中对记者说。

  影像展为众人揭秘,早在一九八三年,上海就招收了首位台湾籍学生,早在一九八六年,蛰居台湾的一代摄影宗师郎静山就返抵上海举办个展,成为开启两岸文化交流的标志人物。

  “沪台交流二十年,我拍《八千里路云和月》,也恰好刚满二十年”,台湾知名文化人凌峰今天亲历影像展现场。凌峰把上海视为自己的“福地”,上海与台湾的影视交流史,凌峰堪称“第一见证人”。他塑造的艺术形象和他在二十年前发起制作的电视片《八千里路云和月》,都成为了今天影像展的特殊展品。

  现场还有数组照片,讲述沪上台胞的传奇故事:叶进财祖孙三代造起浦东“进才中学”;上海台商历经坎坷,花费五十万美元购回大陆流失海外的文物“十八罗汉头像”……。诚如上海市市长韩正多次表示,上海的发展,台胞奉献良多。

  “你中有我”

  “如今行走在上海街头,有时会你会恍若回到了台北”,一位多年驻点上海的台湾新闻记者在影像展上坦言,“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不仅台北曾有一条“上海街”,如今上海仍保留着“台湾路”;二十年来,台湾的“老上海”纷纷返抵故土寻根,上海的“老台湾”也热衷于为两岸沟通搭桥。

  上海市台办今日在影像展上公布的一系列数字,着实打动人心。两岸“三通”以来,上海与台湾之间通邮已达上亿件,而在两岸包机领域,包括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以及紧急人道包机都曾在上海起降。

  老照片还披露,从一九八八年起,上海长兴岛变身成为台湾渔船不折不扣的“避风港”。二十年间,共有二千五百多艘次台湾渔船在此避风。

  同样在一九八八年,沪台间的首条“探亲船”经第三地抵达上海,满载两岸亲情。这一年,上海居民许松林赴台奔丧,是两岸隔绝数十年后首位入岛探亲的沪人。如今,许松林已过世,但他在上海的儿孙辈仍然将当年其在台湾谒墓的老照片一一完好保存。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