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节孝牌坊 来源:福建日报
12月6日、7日,央视文化类品牌栏目摄制组一行4人抵达同安,进行为期两天的牌坊采访拍摄工作。此次拍摄的牌坊有6座,牌坊主人主要为涉台历史人物。拍摄内容将于明年5月在央视亮相,这也将是同安牌坊首次以地区文化品牌的形式亮相央视。
此次,《探索·发现》栏目摄制组来同安拍摄的专题片名为《中国牌坊》,全国只有三个地方以各自的特色入围,即北京的是“皇家牌坊”、安徽歙县的是“贞节牌坊”,来福建则是拍摄闽台渊源的牌坊,央视看中的同安牌坊的“涉台涉金”在全国具有唯一性,历史意义和功能价值独特。
据专家介绍,在中国封建社会特别是明清时期,立牌坊是一件极为隆重、极不容易的事,须经当地官府查核事实后逐级呈报,最后由皇帝审查恩准,或由皇帝直接封赠,方能建造。即使允许建造,建造什么规格的牌坊,也有严格的等级限制。因此,能获得皇帝降旨建造牌坊,对一个人、一个家族乃至一个地方来说,都是一种至高无上、无与伦比的殊荣。
据悉,史上同安人才辈出,《金门志》载:“金门人文薮也,其地为紫阳过化,历代显宦名儒,先后接踵,科目尤甲一邑”。明朝时,同安县出进士115人,其中金门籍进士有38人,占三分之一。因此,各种各样的古牌坊也相对较多,据同安学者颜立水介绍,同安牌坊具有三大特点:数量多,在古同安(包括现在的金门、厦门、龙海角美等)地区,明清时期建造的牌坊就有120多座,现在保留比较完整的也还有20多座;种类齐全,有科举坊、德政坊、节孝坊、墓道坊、忠义坊、乐善好施坊、急公尚义坊等,其中科举坊明代最多;涉台涉金历史名人多,朱熹曾任同安主簿,“过化”金门后,同安、金门两岸更是才俊辈出,金门人相继迁居同安,历史上“无金(金门)不成铜(铜:‘铜鱼’,同安的别称)”的说法便是例证,如今同安的许多牌坊也是为金门人所立的。此次《探索·发现》栏目来同安拍摄的6座牌坊主要是涉台涉金的牌坊,分别是纪念清靖海侯施琅统一台湾的“绩光铜柱”坊、明“三郡知府”陈沧江的“岳伯”坊及其墓前的墓道坊“恩荣”坊、明成化金门第一个举人洪敏而修建的“凤山钟秀”坊、同安孔庙内的“兴贤育才”牌坊和明广西梧州府通判金门人蔡宗德之妾杨氏的节孝坊。拍摄的内容将在明年5月份的《探索·发现》栏目“中国博物馆日”节目中播出。
“同安牌坊情牵两岸,意义独特,内涵深厚,值得好好珍惜和宣传”,《探索·发现》执行制片人感言道。《探索·发现》摄制组正是要通过反映同安牌坊这一具有海峡两岸关系和重大历史意义的题材,来多方位、多视角展示闽台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历史内涵,加深台湾人民对闽台历史、文化的了解,丰富对祖国的认知,为两岸文化交流提供有效的载体。(记者 雷光美 通讯员 叶文彬 张荣森 何东方)
[ 责任编辑:董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