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两岸  >   正文

台湾开放探亲20年东山"鸳鸯"重团圆的故事

2007年11月30日 13:30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今年是台胞回大陆探亲20周年。1950年5月10日解放前夕,东山县共有4749名男性青壮年被抓壮丁去了台湾,留下已婚的1200余名妇女,她们挑起重担,耕田种地,抚养子女。没有什么像她们这样宽厚地包容一切,这是对亲人忠贞不渝的负责,是对祖国统一坚定不移的信念。经过38年的苦苦等待,1987年台湾开放台胞回大陆探亲以后,每年回东山探亲的去台人员都有2000多人;回东山定居的共有300多人。这段悲欢离合的历史是两岸关系变化发展的一个缩影,既承载着台湾与大陆分离的不幸,又维系着生死相连的亲情。这里记述的仅仅是其中几对劫后“鸳鸯”重团圆的故事。

    两岸亲情难舍的叶瑞龙

    11月22日,笔者赶到樟塘镇古港村台胞叶瑞龙的家,这是一幢宽阔、漂亮壮观的二层楼房。2个多月前从台湾回来探亲、年已89岁的叶瑞龙先生身体健壮、耳聪目明,他和86岁的老伴林美英乐呵呵地逗着几个曾孙玩。

    叶老先生感叹地说,1950年,他33岁时被抓兵去了台湾,家里丢下年仅30岁的妻子林美英和年幼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尽管叶先生在台湾也有妻儿,可他总是在“低头思故乡”的感叹中度过。1987年11月,台湾开放台胞回大陆探亲,叶先生是东山第一个赶回老家与妻子林美英及亲人们团聚的人。此后的20年,叶老先生往返于两岸,至今已返乡探亲30多次。叶老先生说,大陆、台湾两个家,都是我的骨肉亲情,都舍不得。“年纪大了,如果跑不动了,还是选择叶落归根,回乡定居。”叶老先生说。

    返乡安度晚年的谢老王

    在那场浩劫中,当时只有200多户人家的铜钵村,就有147个男性青壮年被抓兵去台湾。全村已婚妇女除7名因生活特别困难改嫁外,91位一直守寡。由此铜钵村又多了一个饱含酸辛的名字——“寡妇村”。

    1987年11月台湾开放探亲后,健在的去台人员85%以上回来探亲,有17个返乡定居,但多数人已去世,现在全村只有谢老王与吴阿银、黄拱成与林美桃两对夫妻健在。当年的“活寡妇”健在的只有18人。

    走进台胞谢老王的家,91岁的谢先生和老伴吴阿银正在看电视。吴阿银告诉我们,丈夫被抓去台湾时,她伤心地哭了几个月。“当时,我是个弱女子,上要照顾年老的公公、婆婆,下要养育3个孩子,太艰难了。多亏政府和乡亲们对我一家的照顾。”吴阿银不仅为公婆养老送终,而且将3个女儿抚育成人,成家立业。她终于幸运地等来了丈夫。谢先生告诉笔者,他在台湾38年孤身1人,度日如年。飞鸟恋旧巢,游子思故乡。1987年11月,谢老王火速赶回家乡,一见面夫妻拥抱在一起,百感交集,都哭成了泪人。看到女儿们早已成家立业,谢先生特别高兴,第二年便回乡定居,安度晚年。

    夫妻团聚恨太短的陈巧云

    “寡妇村”今年已84岁的陈巧云一谈起丈夫,泪流满脸,她讲述了当年丈夫黄阿嵩被抓兵时的情景:那天清晨1时多,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将她从睡梦中惊醒,破门而入的3个国民党兵把她的丈夫强拉出被窝。从那以后,丈夫就再也没有回来过。全靠她瘦弱的肩膀承担起破碎的家庭。一直到1993年春,丈夫才返乡与她团聚。但和她一起生活仅9年就病逝了。陈巧云悲伤地说,“40多年来,我尝尽了亲人分离的痛苦,丈夫回来的日子才真正享受到团圆的欢乐,团聚的时间太短了,真没福气啊!”东山岛至今尚有近300名去台人员由于多种原因从来没有返回家乡探亲,甚至音信全无。但其眷属至今仍然痴情地苦苦等待着。

    “寡妇村”这个名称虽已成为历史,但半个世纪生死离别的悲剧,活生生地向世人展示了两岸不幸分离的辛酸历史。“悲剧不能再延续,祖国一定要统一”。这是东山去台人员眷属的共同心声。(谢汉杰)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