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厦门9月25日电(记者黄臻)中秋节前后,厦门大街小巷、酒楼客栈总会传来阵阵清脆的骰子声。据当地人介绍,这是闽南人过中秋节特有的民俗活动——中秋博饼。
中秋月圆时,一家人团聚,轮流将6个骰子掷入碗中,根据投入碗里的骰子点数领饼,以最终夺得“状元”为幸运。
这种专门用于中秋博饼的会饼亦称“状元饼”,每套63块,大小不同,共分为6种:设特大号饼1个为“状元”饼,直径约6寸,宛似一轮明月,饼上印有“嫦娥奔月”、“桂树玉兔”等图案;二号饼2个为“对堂”饼,直径约4寸,代表“榜眼”;三号饼4个为“三红”饼,直径2至3寸,代表“探花”;还有“四进”饼8个,直径1寸半左右,代表“进士”;“二举”饼16个,直径约1寸,代表“举人”;“一秀”饼32个,直径半寸有余,代表“秀才”。
走进厦门鼓浪屿的日光岩景区,不难发现当年郑成功将士收复台湾前,中秋节博饼同乐的群体雕塑。相传300多年前,郑成功在金门厦门两岛屯师练兵时,其金门籍部将洪旭及幕僚为排解士兵在中秋前后涌现的思家情绪,仿照科举制度科名,巧妙设计中秋博饼这一节庆游戏来鼓舞士气,随后传到宝岛台湾。
“据《台湾府志》记载,300多年前台湾学子已有中秋博状元饼的习俗。”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彭一万说,“中秋博饼是两岸共有的习俗和文化,源在海峡西岸,流在海峡东岸。”
彭一万说,近几年中秋节,与台湾隔海相望的厦门市围绕中秋月饼文化,常举办两岸同胞博饼比赛、中秋博饼文化节等活动,并将其推广至金门、澎湖等地,圆圆的中秋月饼在海峡两岸架起了一座亲情之桥。
[ 责任编辑:阳艳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