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大陆同胞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开始在台湾患者的体内生长。
7月22日,记者拨通了中华骨髓库管理中心主任洪俊岭的电话,询问大陆首次向台湾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最新进展。
“很顺利,捐献的2例造血干细胞已经分别注入了台北和花莲两位患者体内。”洪俊岭主任激动地说,此番大陆首次跨海峡捐献造血干细胞活动,是大陆同胞对台湾同胞的一次回馈。“整个过程非常圆满,非常成功。”
两例捐献
一个是长达2年的等待,另一个是不到4个月的履约
7月20日上午,北京道培医院。台湾佛教慈济骨髓库副主任杨国梁从洪俊岭手中接过了大陆同胞捐赠的两例造血干细胞。这是中华骨髓库首次向台湾地区提供造血干细胞。
捐献的背后,两位志愿者演绎着不同的故事。
江苏苏州的杭彬女士经历了2年多的等待捐献成功,一波几折;而湖南女孩小艳不到4个月就实现捐献。
由于有多次的献血经历,2004年,杭彬参加了捐献造血干细胞样本采集活动,并签署了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同意书。她没有想到,自己偶然的决定,竟然铸就了她与一位台湾姑娘跨越海峡的情缘。
2005年8月的一天,杭彬突然接到红十字会的电话,被告知其与一位台湾女性患者的HLA低分辨配型成功。“当时的感觉像中奖了一样,真是不敢相信。”
会不会影响健康?会不会很痛?一连串的问号让杭彬忐忑不安。在咨询专家之后,杭彬意识到造血干细胞采集并不是骨髓移植手术,“用可再生的造血干细胞,去挽救不可再生的生命,还犹豫什么?于是,我就打电话告诉他们‘我愿意’。”
当杭彬一家已经为此做好准备时,台湾女孩却因为病情原因,没法接受捐献。杭彬深感遗憾。然而,注定的缘分再一次牵系起了这两位素未谋面的女子。今年4月,杭女士再次接到红十字会的电话,并得知捐献对象还是那位台湾女孩,“当时我真觉得我们之间冥冥中有一种缘分,所以这次我毫不犹豫。”当杭彬第二次说“我愿意”的时候,她的心中满是坚定,满是爱心。
23岁的小艳去年毕业于湖南环境生物学院,现在浏阳某药店工作。今年1月,小艳来长沙与同学聚会,当走到一辆无偿献血车旁时,见省红十字志愿者在随车宣传。小艳得知同学早就报名捐献造血干细胞,她也毅然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4月,小艳意外地接到电话,说她与一位台湾同胞初配成功,问是否同意捐献?小艳没多想就同意了。经过高分血样检测相合及全面体检合格,小艳期待的时刻到来了。19日,她在北京道培医院采集造血干细胞,在第一次采集后身体有些虚弱,而第二次采集结束后,身体感觉好得多。“我的心愿终于完成了,我很高兴。”
两个回馈
同样的城市,书写着生命的回程
苏州、长沙、台北,跨越海峡两岸的救助,传递的更是生命的回馈。
2001年6月,22岁的江苏泰州女孩陈霞收到了一份来自台湾的特殊礼物——1305毫升骨髓。从台湾到苏州,长达20个小时的救助行动被媒体完整地记录下来。
6年后,从苏州到台北。杭彬的造血干细胞即将飞往台湾救助同胞姐妹,续写爱的篇章。在北京市道培医院的交接现场,当年的受捐者陈霞出现了。“这种缘分,绝非偶然。这种任谁也抹不掉的血缘关系,显然是两岸骨髓亲密‘互动’的基石。”陈霞说。
在陈霞的心中,这次并非单纯的“救命”,更在以“接力赛”式的事实,证明两岸的同祖同宗,任谁也抹不去身上“中国人”的烙印。
苏州书写了一个6年的生命回程,而长沙书写的生命回程时间更短,只用了100天。今年4月10日,湖南省白血病患者谭科刚刚接受了台湾同胞捐献的造血干细胞。湘雅医院血液科医生介绍,谭科目前身体很稳定,骨髓等各项指标正常,在家继续服药。
7月20日,湘妹子小艳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已经跨越海峡,救助台湾同胞。
两岸传递
此次对台胞的回报是一个开端
7月21日,台北荣总医院血液肿瘤科主治医师邱宗杰表示,20日夜晚已将270毫升骨髓干细胞输入患者体内,医院对幸运获得大陆捐赠造血干细胞的白血病少女的病情相当乐观。
杨国梁曾多次护送台湾志愿者捐献的造血干细胞来大陆。同样携带着蓝色的骨髓储存箱,这一次却是来取大陆同胞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去挽救台湾患者的生命。两岸的爱心传递,令他说话有些哽咽:“我非常高兴。这是功德无量的好事,爱是可以传递的。”
中华骨髓库刘静湖副主任说,从医学角度看,实施骨髓移植的先决条件是为患者寻找HLA,也就是人类白细胞组织相容性抗原配型完全一致的供者,这种相合的概率在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中是四分之一,在非血缘关系中仅占四百到一万分之一,但两岸同胞中有不少人可以相互寻找到相同的骨髓配型。
从世界范围来看,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骨髓库,库存资料有600多万人份,欧洲骨髓库也有300多万人份资料。我国目前是世界第三大资料库,现在已经拥有了60万人份资料。
“由于人种的差异,华人患者跟其他人种配型成功的可能性很小,最大可能是由华人救华人。”刘静湖说。
“大陆过去一直得到台湾的捐助,10年时间接受了512例。”洪俊岭介绍,台湾慈济骨髓库开展捐献工作是在1994年,中华骨髓库却是在2001年才开始,如今,中华骨髓库的资料数已经是台湾慈济骨髓库资料数的两倍。按照洪俊岭的说法,能回报同胞,也是两岸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体现。“这是一个里程碑,也是一个开端。”
他透露,目前已经有好几位台湾患者,正在中华骨髓库内寻找配型,有的已经进入高分辨配型阶段。(本报记者 王君平)
来源:《人民日报》 ( 2007-07-23 第05版 )
[ 责任编辑: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