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仁见智,可以理解
记者:昨天,“我心目中的国学大师评选”结束了第二期的竞猜活动,众多学者和媒体纷纷表达了不同的看法。您对这种现象是怎么看待的?
童院长:首先,我不会质疑这些学者和媒体的角度,见仁见智嘛!因为任何人的评选首先要受制于他本人对“国学”的认知,受限于对“国学大师”的了解!我也是在我自己的认知范畴内推选的!当然,也要受制于各大师级学者的对后世的影响和社会对其的宣传。有些学者在国学方面研究的确非常独到,对后世的国学研究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但是,因为他们全身心的躬耕于国学,以致世人对他们没有更多了解,这样,谈何要世人去评选他呢?
鲁迅对中国白话文的发展有突出贡献,堪称“国学大师”
记者:鲁迅以高票入选,引起了众学者和媒体的极大争议,有些文章称鲁迅应该是“文学大师”,而非“国学大师”。您恰好也推选鲁迅为国学大师,您的推选理由是什么?
童院长:首先,如果把“国学”仅仅界定为中国传统文化,我持保留意见。个人认为,应该将中国文化的发展历史视为一个整体,应包括其过去、现在和未来。而不能对中国文化进行段落式的处理。“国学”也是如此,应该包括传统、现在和未来。比如,中国的文字文学就存在历史变迁,现在一般使用简体字。而在台湾,目前仍然使用繁体字,因为繁体字有其深厚的国学底蕴,尽管如此,目前的繁体字也有了相当的变化发展。
其次,“国学大师”应该对中国文化发展有其阶段性的影响,甚至是更长久的影响,但是某一个“国学大师”的思想不能代表整个中国文化思想。
纯粹从文化发展历史的角度,
[ 责任编辑: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