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22日电 两岸间虽有政治隔阂,但学生交流活动近来仍然频繁,今年有23名大陆大学生到台湾新竹的“清华大学”及台南成功大学交流一学期,其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13人到台湾“清华”,另10名山东大学学生到成功大学。大陆学生多对两岸学生交流计划持肯定态度。
交流对两岸太重要了
据香港明报报道,在被问及为何会想到台湾去当交流学生,北大物理系的彭临夏一开始笑说自己是基于“想出去玩一玩”的心态。平日就对台湾问题颇有兴趣,也相当留意互联网上台湾新闻的他说,北大每年都有到香港的交流学生计划,赴台交流则是第一次,具有“探路”性质,他认为可藉此体验两岸不同的文化,也可交些台湾的朋友,了解台湾大学生的学习情况。
而不同于彭临夏的自愿报名,北大数学系的邢亦青则是系内挑选出来参加这次交流的学生。他说,台湾地区对大陆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来就是很奇特的经验”,他曾征询亲友及师长的意见,所有人都说“应该来”。对这次台湾之行,邢亦青以“来有多难,机会有多宝贵”一句话来形容。
邢亦青说,到台湾之前有想过两岸交流的益处,“但没想到这么大”,他认为学生交流对两岸太重要了。
彭、邢两人基于自己的体验,都对两岸学生交流计划持肯定态度。邢亦青说,在大陆,对台湾的了解主要来自传媒的报道,无法呈现台湾的全貌,同时台湾(学生)对大陆的了解也不是“全面的”,双方都存有一些误解,透过学生交流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比透过传媒来得真实得多。
彭临夏也说,他从课堂中发现,有些岛内的老师、学生对大陆的了解“还停留在10年,甚至50年前的大陆”,经由学生交流活动可以改变台湾(民众)对大陆的误解。
大陆生勤奋用功 台生较随兴
“大陆大学生整体来说比较勤奋,比较用功”,“台湾大学生则较随兴,对分数较不在乎”,这是到台湾交流的北京大学学生彭临夏、邢亦青对两岸大学生的粗略印象。
彭临夏说,大陆大学的社团活动及规模都比岛内的多而大,到台湾“清华大学”两个月,他的印象是,北大校园办得最多的活动是“讲座”,而台湾的大学办得最多的则是“吃”的活动,经常可看到举办“小吃”的活动。
邢亦青则对两岸大学的差异有个人特殊的观察。他说,北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的思维观念都不一样,“文化的冲击很大”,在台湾反而没有这种文化差异的冲击。
此外,北大的课堂常有五六百人选课的超大规模,在台湾则常见几个人或十几人的“小而精”的课堂,这也使得两岸教师授课的风格有很大不同。他说,“小而精”的课堂也有好处,老师有较大发挥空间,有时老师讲着讲着“就盘腿起来”,这种授课方式让师生间有比较多互动。
[ 责任编辑: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