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正文

全球最大医院年营收超75亿 被戏言让河南人肝儿疼

2015年06月02日 08:11:00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字号:       转发 打印

P61-1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造价2000 多万元的机器人“达芬奇”正在为患者实施手术。该系统被称为“全国少有、河南唯一。”

  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造价2000 多万元的机器人“达芬奇”正在为患者实施手术。该系统被称为“全国少有、河南唯一。”

P61-2拥有7000 张床位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号称“全世界最大医院”。

  拥有7000 张床位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号称“全世界最大医院”。

  【区域·城市】郑大一附院年营收超75亿元:

  “全球最大医院”的成绩与争议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勇 | 河南报道

  “因为发展了,好与不好都会有争议。”

  面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的采访,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下称“郑大一附院”)医务处处长苟建军这样说道。

  最近,拥有7000 张床位,被媒体称为“全球最大医院”的郑大一附院,因公布2014 年营收情况而引来各界高度关注,甚至诸多非议。这家公立三级甲等医院在2014 年实现营收75.21 亿元,而外界有评论说,在这一喜人数字的背后是患者付出的高昂医药费,有河南本地媒体更戏言,郑大一附院75 亿的营收让河南人“肝儿疼”。

  在6 年时间里,郑大一附院的营收额如何从6 亿元增长到如今的75 亿元?其背后又折射出了河南省医疗资源怎样的现状?

  床位7000张,全国第一;日门诊量最高达21600人次,为河南同类医院的4倍

  公开资料显示,郑大一附院从2008年的6.8亿元营收,迅速增至2013年的60亿元,2014年又飙升至75亿元。总营收位居河南省医疗行业第一,仅仅用了6年时间,与排名第二的河南省人民医院45.8亿元营收相比,超出其30亿元。

  数据证明,6年时间,郑大一附院一直在飞速发展。

  2014年,该院门诊量为426万人次,住院人数31万人次。手术人数突破19.6万台次,位居全国第一。其中肝脏移植手术100多例,肾脏移植突破230例,以上两项在全国排名前五。

  “这仅仅是郑大一附院业务量大的冰山一角。”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透露,该院门诊量最高时,一天达21600多人次,年平均每天在16000多人次。而河南中医院、郑州市人民医院等知名医院,每天门诊量仅为5000人次左右。

  “郑大一附院可以说是医院里的‘巨无霸’。”上述人士表示,2008年之前,郑大一附院床位不足2000张,而现在编制床位7000张,比原来的全国第一名——四川华西医院多了3000张,“称得上是全国第一”。

  “归根结底,郑大一附院今天的发展是河南省情决定的。”苟建军处长向记者表示,河南是人口大省,群众的就医需求给医疗资源带来的压力一直较大,但河南的医疗水平一直比较落后。虽然近几年有所改善,但省内综合实力较强的大型医院仍然不多。

  “现在全省重症患者基本上都到郑大一附院、河南省人民医院等就医。”郑州市中医药学会秘书长张维博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条件改善了,就直接截流了大部分往“北、上、广”等地求医的患者。

  “新农合的红利释放,也使老百姓有了‘不差钱’的感觉。原来不敢看的病,现在敢看了。”河南省平舆县中心医院急诊科医师杨同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不光是省级的大医院,县级医院病号也非常多。

  解放军郑州153 医院博士后、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郭效东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则透露,河南作为亿万人口大省,在2009年新医改的推动下,2014年全省已有8000多万农民参加“新农合”,参保率达98.77%。

  “河南具有较强实力的医院太少,也是造成我们患者集中的原因之一。”苟建军分析说,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大医院较多,而郑大一附院是河南目前唯一一家集教、研、临床诊治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甲医院。

  新院长立下做大做强目标——是“激进扩张”,还是“变道超车”

  郑大一附院为什么能吸引来那么多的患者?

  追根溯源,始于2008年时任该院副院长阚全程的“转正”。一位知情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透露,阚全程任院长后雄心勃勃,提出了要将医院做大做强的目标。这一做法,在当时被有些人认为有些“激进”。

  彼时,虽然郑大一附院在河南临床地位独具权威,集教学、临床于一体,在省内拥有患者向往的知名专家和教授,但却因河南省人民医院年收入超过其6000万、门诊量超过其1000多人次而位居省内第二。

  为了实现“弯道超车”,郑大一附院上下也是“蛮拼”的。

  “我们现有医疗卫生技术人员6718人。虽然规定每周五天半工作制,但各个科室基本上很少享受国家法定节假日,每天加班到晚上11 点都是家常便饭。”苟建军坦言。

  “2012 年是郑大一附院的重大转折点。”苟建军介绍,当年6 月,该院建成国内最大、最先进的智能化综合性病房楼,总面积达12 余万平方米,仅彩超设备就有100 多台,各种手术室近100 间。49个病区,66间手术室以及CT、MRI、B超等检查科室,是目前国内最大、非常先进的智能化综合性病房大楼。

  “郑大一附院的医疗设备绝对是世界顶级、国内一流,没有几家能与他们‘叫板’。”张维博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郑大一附院斥资近2亿元打造的CT(世界先进影像诊断技术)、MRI(世界先进术中核磁共振)、DSA等复合手术室,堪称中国医疗行业内的“大手笔”,专家认为这一体系可为患者提供微创、甚至无创的手术治疗服务支持,最大限度地降低误诊率。

  2014年,郑大一附院又投入使用了世界最先进的微创外科手术系统——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用于肝胆、泌尿、乳腺外科等众多手术科室。业内称此举为“全国少有,河南唯一”。

  2013年,郑大一附院以年收入超过河南省人民医院10亿元而名列第一,2014年又超过其近30亿元。

  郑大一附院还致力于打造一流的“人才团队”。

  据媒体报道,2014年11月2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胜利教授正式入职郑大一附院,这是河南医界引进的首位全职院士。目前该院正高级职称、博士团队100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1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723人,占河南全省1500名博士学位医生的一半。

  国家卫计委医院管理研究所统计评价报告显示,2013年全国前30家医院手术患者住院死亡率业务评比中,郑大一附院患者死亡率为0.14%,远低于基准值的0.37%。

  “全世界最大的乡镇卫生院”——是偏面追求经济效益,还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均

  “拥有河南最牛的一批专家团队和顶级医疗设备,不去攻克研究疑难杂症,却大病小病都治,连简单的头疼发烧都治。”郑大一附院的高速发展也引来了坊间的一些争议,某网站更是称其为“全世界最大的乡镇卫生院”。

  比如,有人质疑郑大一附院身为河南唯一一家集教、研、临床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甲医院,3年时间仅有一项重大科研突破。

  2012年10月,郑大一附院放射介入科教授韩新巍带领团队研发的血管可回收支架(韩新巍式血管可回收内支架)被获批进入河南医院临床应用,成为国内首创,填补国际空白。“就科研来说,与国内大医院相比,确实还有一定差距。” 苟建军处长也坦言。

  “做大以后,想做强就难了。”张维博秘书长表示,规模超级的医院,考验的是管理者综合驾驭能力。采访中,记者发现,业内对阚全程这位“统帅”的评价判若云泥,有人认为他是“杏林CEO”,经营做到了极致;有人则认为其偏离了医院定位,必须直面“诘难”。

  前述不愿据名的业内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透露,该院以前每个科室一般为10至20位医生的编制,现在多将科室分成数个小科室(如消化科室分为消化一、消化二、消化三等),“每个科室通过多收治病人、增加病床而多获得的收益,将以奖金的形式按比例返还给科室的医生,这等于变相鼓励科室多收病人。”

  “救死扶伤,是医生职责,医院没有拒绝病人看病的权利。”面对争议,苟建军如是表示,“例如阑尾炎手术是小手术,算不上重症、大病,在县医院都可以做,但如果是急诊,说不定就会发生一些其他情况,没人敢拒绝。”

  “追根溯源,还是因为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较低,优质医疗资源分配不平衡。”解放军郑州153 医院博士后、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郭效东建言,要解决医疗资源过度集中的问题,政策引导十分重要。当前,无论是政府还是患者,“分级诊疗”的概念都需要强化。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葛明华曾建言,想更好地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必须对现有医保的报销政策做出调整,分别制定符合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不同等级医院能力的疾病诊治范围目录库,并以此作为就诊指引,逐级降低直至取消越级诊治的报销比例。例如,头疼、发烧、阑尾炎在县级医院报销比例为100%,市级为50%,到省级为10%,甚至0。

  河南省卫计委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该省的卫生资源配置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优质卫生资源过度向城市集中,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相对薄弱。尤其是三级医院高速膨胀,形成了对卫生资源、患者和医疗费用的三大虹吸效应,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业务萎缩,医疗费用增长较快,形成了‘资金向下走、病人向上流’的局面,加剧了城乡居民的‘看病难、看病贵’困境”。

  上述负责人透露,为解决卫生资源“过度集中”问题,该省已采取了严格控制公立医院规模快速扩张、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均衡配置、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等一系列措施。自2009 年以来,该省用于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机构的建设资金已达250 余亿元,用以缓解群众的“看病难、住院难”问题。

  2015 年河南省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提升群众健康水平。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建设一批全科医生临床培育基地和标准化县乡医疗卫生服务项目;发挥大医院技术优势,建设远程医疗服务网络,让更多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而据当地媒体报道,2015 年1 月28 日下午,身为河南省人大代表的阚全程在河南省“两会”期间代表团讨论发言时,河南省省长谢伏瞻当场向阚全程表示,“拉乡镇的兄弟医院一把,提高其医疗水平,让老百姓能在家门口治大病。”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郭碧娟 ]

原稿件标题: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郭碧娟

原稿件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